2023年上半年建材价格先扬后抑,供需双弱。在房建新开工面积大幅缩水的同时,基建发挥了较强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展望下半年,建材价格或前低后高,波动幅度收窄,基建和市政项目的需求仍存亮点。
上半年供给同比下降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5月份我国水泥产量当期值为19637.9万吨,较2022年同期20279.5万吨产量同比下降3.16%,较2021年同期24306.8万吨产量下降19.2%。累计值来看,2023年1-5月我国水泥产量累计为77141.1万吨,较2022年同期78348.3万吨下降1.54%。整体来看,近三年5月同期我国水泥产量当期值和累计值均呈现下降走势。
从百年建筑数据来看,上半年熟料平均窑线运转也呈现同比下滑态势。1-6月熟料平均窑线运转率为54.56%,同比下降5.44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在下游需求前置、厂家积极复产的影响下,窑线运转率同比仅下滑0.2个百分点;二季度需求表现不旺,库存压力显现,为保价去库,部分地区自发提前夏季停窑时间或延长停窑时间,窑线运转率同比下滑明显。
上半年需求不及去年
今年1-6月,250家水泥企业出库量为11938.9万吨,较2022年同期13660.3万吨下降1721.48万吨,同比下降12.6%。分区域看,上半年仅东北地区出库同比增加71.5%,降幅较大的地区为西北、华南和西南。
今年3-6月,水泥企业直供量为3383.0万吨,较2022年同期2748万吨增加635万吨,同比增加23.1%。横向对比房建需求,上半年基建需求明显提升;纵向对比去年,上半年基建需求表现仍强于2022年。
今年1-6月,506家搅拌站混凝土发运量为4958.1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5857.4万立方米下降899.2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5.4%。分区域看,上半年仅西北地区发运同比增加31.0%,降幅较大地区为东北、华南和华中。
整体来看,2023年建筑材料需求端呈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房建下滑、基建托底”四大特征。
下半年建材市场展望
从供给端来看,常态错峰四季度压力趋缓。根据全国各地下半年的错峰生产计划,多地在11月后将严格执行采暖季常态化停窑。这将较大程度上缓解四季度的供应压力,同时对四季度价格形成较好支撑。从错峰天数上看,下半年全国停窑时间或有所增加。另外,行业激烈的竞争和利润的缩水,促使行业持续出清。在这一过程中,头部企业更具话语权,恶性竞争所导致的低价抢市场现象也将减少。
从需求端来看,前低后高复苏步伐稳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逆周期的重要手段将继续发挥需求支撑作用。从专项债口径看,截至6月末,新增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经基本发行完成,预计三季度地方债可能发行完剩余额度的80%,10-11月发行完剩余的20%。专项债将对基建和市政项目的需求起到较好的资金支持。另外,下半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出的可能性加大,为经济稳增长和基建托底保驾护航。
从基建项目口径看,据百年建筑不完全统计,2023年6月,全国共开工4658个项目,环比下降33.97%;总投资额约22849亿元,环比下降44.40%;1-6月,全国项目总投资约31.94万亿元,同比下降8.4%;1-6月,全国项目共开工5.85万个项目,同比下降18.3%。虽然新开工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双双回落,但呈现明显的“重质减量”的特点。也就是说,新开工的优质项目在增加,建设周期内的材料采购持续性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从季节性规律来看,淡季阶段,基建托底的支撑点在续建项目上,新开工项目拉动的建材需求偏少。但四季度,基建新开工项目将陆续采购,抓住冬季前赶工期,冲刺年终目标。在新老项目齐发力下,四季度建材的采购积极性或有明显提升。
展望2023年下半年建筑材料市场,政策预期和现实基本面将继续博弈。从6月多项金融数据来看,虽然经济复苏动能趋弱,但内生动力仍存,下半年建材需求复苏或更加稳健。供应方面,行业自律减产的行为将使得供应和库存端更具灵活性和协调性,传导至价格的压力或减少。整体来看,建材价格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波动幅度有所收窄,但受房建需求下滑的影响,价格中枢依然不及去年。 (金央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