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装配式建筑

为宝山造座“山” 为行业树标杆

中国五洲集团打造全球最高标准能源利用中心

(上接第5版)即“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屋面钢桁架结构体系”,既解决了混凝土柱配筋率过大的问题,又增加了结构的延性,满足建筑的抗震性能。同时,通常应用在桥梁领域的重轧H型钢,因其大跨重载的受力特点,成为了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建设中的“主角”。据介绍,该项目共采用4万余吨的热轧型钢,涉及截面型号10余种,为国内首次在大规模工业项目的应用重轧H型钢的案例。“相比传统焊接型钢,重轧型钢的应用不仅大大节约了焊接型钢的人工成本及加工工期,还减少了焊接残余应力,保证了构件承载力及稳定性安全性。”池晓认为,该项目以“宝山有山”城市公园为设计理念,引入屋顶大屋盖结构,相关创新技术将对后续同类型项目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垃圾到绿电

空中公园的开放还有待时日,不过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厂区内的参观通道了解垃圾“浴火重生”为绿色电能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

记者来到厂区三楼的参观通道,宽敞明亮的长廊一侧可以通过大大的观察窗看到卸料大厅、焚烧炉、烟气净化装置等垃圾处理场所及装置。在厂内操控室的电子屏幕上,还实时呈现各环节的流程图和监控指标。据介绍,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发电效率远高于采用常规参数的垃圾焚烧厂,通过干、湿垃圾处理设施一体化设计和运营,实现区域内集中处理协同处置。其卓越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一组数字直观了解:干垃圾日焚烧处理规模约3000吨,湿垃圾日处理规模约800吨,每年利用垃圾焚烧及沼气发电约8亿度,相当于上海常住人口4个月的用电量。

参观途中,与巨大的垃圾堆仅一“玻”之隔的记者竟没有闻到一丝一毫的臭气。据悉,通过采用先进的臭气处理技术,分区域、分浓度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该项目已实现了预期的臭气处理目标。高架引道、卸料大厅、垃圾池等易产生臭气区域均考虑负压排风,臭气按高低浓度分开收集处理。与焚烧间相邻的参观走廊设正压送风空调系统,有效地保证室内正压,防止臭气侵入,甚至还能闻到天然的植物香气。

“干净”的空气不止于没有异味。这里的烟囱也基本上看不到冒白烟的现象。据介绍,该项目采用目前处理效果最先进、处理工艺最完整的烟气净化技术,已检测到的各项烟气排放指标不仅满足国标和地方标准,更是优于欧盟2010标准。

从“邻避”到“邻利”

“相比其他垃圾处理厂,这里的工作环境特别好!”在卸料大厅,刚将一车垃圾倾倒进垃圾池的环卫工人小万告诉记者,作为上海首个将垃圾处置、环保发电与开放式公园全面结合的绿色科技示范项目,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在大家的心中,已经从传统垃圾厂的“万人嫌”变成了可供休闲娱乐的“好邻居”。

上海上实宝金刚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与周围环境的深度融合,追求建筑本身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并以“去工业化”的亲民建筑风格让民众更容易接受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科普教育及惠民的功能,设置屋顶花园、完全开放式垃圾发电厂,并建有图书角、咖啡厅、环保教育展厅等向市民开放,成为周围公众科普、休闲的“打卡点”。待主题公园正式开放后,这里将成为集“生态和谐、公众融合、教育宣传”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景观及生态的融合充分化解垃圾发电厂“邻避效应”、带动周边片区的“邻利”模式,将为寸土寸金的上海探索土地高效利用之路提供经验。

这座“山”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也映射了中国五洲集团在工程建设领域进行工艺及技术自主创新的全过程。聚焦传统工艺替代、现有技术挖潜、新技术应用等重点难点问题,中国五洲集团将工艺及技术引领的设计优势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把控,应用到国防工业、民用建筑和民建市政等业务板块的具体项目中,提升项目质量、安全,进一步进行成本控制,促进加快施工进度,建设项目精品,也不断带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 徐敏 通讯员 李谟坤

2023-09-28 徐敏 中国五洲集团打造全球最高标准能源利用中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723.html 1 3 为宝山造座“山” 为行业树标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