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位于上海市境内,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楔形绿地,向外沟通生态间隔带,联动“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形成的紧密联系的生态网络空间。环城生态公园带作为上海公园城市建设重要内容,是生动演绎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集民生、惠民意”的“主战场”。
9月22日,记者来到上海城市绿化先进单位——环城生态公园带的沔青公园、三林楔形绿地踏访,从而了解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的概况。
探索建立“金点子”民意征集工作机制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在2021年规划编制之初,上海绿化局即研究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线下座谈等多种形式,覆盖居民、学生、行业专家及老领导等多类群体的“金点子”征集活动。该项活动在市民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提升了环城生态公园建设的社会知晓度和市民参与度。
首批环上公园建设中共有25条“金点子”落实落地,通过把征集到的“金点子”建议汇总分类,努力把管理部门的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市民群众的期盼有机结合起来,以“淘金”般的真诚推动市民意见建议落实落地,并及时给市民“采纳吸收”“留作参考”等不同反馈,形成民意征集机制工作闭环。在后续第二、三批环上公园和重点绿化项目建设中我们沿承这一做法,固化民意征询环节。同时,进一步将民意征集工作触角延伸到建设单位、设计团队、社区、校园、企业等社会治理整体格局,用好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面,拓宽征集面,做到全员参与;把公园绿地启动建设前的民主决策、实施过程中的民主监督、建成开放后的民主评估贯穿始终,做到全程征集,不断增强听民意汇民智的科学性。
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
经上海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将环城生态公园带和“千座公园”建设工程纳入2023年市委民心工程。围绕“一江一河一带”市域生态空间,以外环绿带为骨架,构建“一大环+五小环”的环城生态公园带格局。“环内”加快楔形绿地建设;“环上”推进公园改造提升、绿道贯通和绿道驿站建设;“环外”积极探索17条生态间隔带建设;五个新城拓展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建设。
——环城生态公园带环上功能提升项目
沔青公园
浦东新区林业站副站长沈青云告诉记者,沔青公园位于浦东新区康桥镇,北起规划外环南河,南至川周公路,西起申江南路,东至沔新路,公园总占地面积60.4公顷。现状郊野自然基底良好,东接环城生态公园带申江路示范基地,紧贴横沔古镇,属于横沔古镇历史风貌协调区。
项目定位为凝练横沔水乡文化、民俗文化、具有江南园林典范的社区公园,在最大限度保留现状自然基底的基础上,凝练核心景观,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观品质。构建“北林南湖、一岛双环”的景观结构,结合横沔古镇,延续“江南海派民居风貌”,呈现“沔青五景”。围绕林相改造、湿地景观、海绵城市、配套服务等4个领域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示范展示,建设成为提供示范引领、发挥标杆作用的市级环城生态公园带教学实训基地“名片”。
——环城生态公园带环内楔形绿地建设项目
三林楔形绿地森之谷9号地块
上海地产三林滨江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城市森林项目经理刘洋告诉记者,三林楔形绿地森之谷9号地块位于三林楔形绿地城市森林南侧,东至涵林路、西至耀龙路、南至外环线、北至三林西路,面积约10.7公顷,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杉林湿地景观。
水森林以水系景观为特色,通过优化河道线型,使林地、湿地与水系相互交织。地块内种植有池杉、水杉、中山杉、墨羽杉、东方杉等3500余株杉类植物,其中近三分之一直接生长在水里,营建近自然水上森林。林下种植野生花甸及蕨类植物,水边种植鸢尾、菖蒲等水生湿生植物,赋予更多场地活力,也为动物及鸟类提供栖息空间。森林内栈道结合平台、廊架形成蜿蜒曲折的水上观赏路线,穿行其间,既可以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机,也可以体验水上森林的奇特和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