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3日,以“人民城市,规划赋能”为主题的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湖北武汉市召开。大会围绕城市治理、建筑品质、规划需求与实践、城市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摘选其中精彩论述,以飨读者。
做好超大城市治理必答题
武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陈劲超指出,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塑造了山灵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了“人水和谐,水城共生”的武汉样本。武汉肩负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使命,秉持“建设人民城市”的核心宗旨,探索了具有武汉特色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一在治理之基上,坚守安全底线,牢筑水城共生的区域格局。武汉着力于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守住安全底线;实施全要素系统保护,构建生态安全框架;打造两江四岸,营造世界级滨水景观。二在治理之要上,坚持高质量发展,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协同。围绕空间“聚焦”,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围绕破解“摊大饼”问题,探索多中心组团式的武汉方案,推动形成“两江三镇、五大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围绕打造“主引擎”,跨行政区建设武汉新城。三在治理之魂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武汉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于打造健康城市,提升宜居水平;实施降温行动计划,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推进城市更新,增进民生福祉。四在治理之策上,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效。武汉探索建立了“编制-传导-实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形成国土空间规划管理闭环,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着力建设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打造城市数字公共底座,提升智慧化治理水平。
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庄惟敏通过对比中外建筑师制度、行业监管制度、政府角色等,提出借鉴国际通行建筑师职责范围,由建筑师代表业主进行建造合同管理、简化许可和报批制度,负责建筑过程的全流程设计、形成清晰的责任链条,确保设计意图的最终实现。
他建议:建筑师负责制方面,由设计师代表单位签发指令和认可工程,负责全过程咨询设计;监理制度方面,由建筑师团队代理监理模式;招投标制度方面,建筑师主持招标工作,授权负责建筑师对招标结果的“一票否决”制;工程验收与质量保修制度方面,由建筑师负责组织批准工程验收,签发缺陷责任证书;合规报建制度方面,授权建筑师负责合规报建工作,设计及图纸责任回归建筑师本人;执业制度方面,补充或者增设注册建筑师具体执业范围,并破除传统双轨责任制;准入制度方面,投保建筑师个人执业保险作为负责建筑师的准入门槛。由此,建筑师的职能将由单纯的设计拓展到管理与决策过程。
针对优化当前工作流程、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庄惟敏介绍了“前策划-后评估”理论体系,提出在我国建设立项和建筑设计之间,设立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流程。该路径是当前国际前沿焦点,是实现大型复杂建筑工程全过程智能管控的关键技术和重中之重。
安全、发展和人本视角是当前规划应该遵循的三个底层逻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郑德高根据康波长周期理论与朱格拉中周期理论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以存量更新为主的下行周期,同时叠加人的需求升级期以及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时期。他基于安全、发展和人本视角对规划提出新的需求。从安全视角,规划应当关注水、生态、粮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安全,以应对更多不确定性威胁的冲击;从发展角度,应当统筹规划,打造匹配核心功能的城市规划,同时应当统筹设计,形成创造价值空间的城市设计;从人的需求视角,规划强调建设人人可享的公共空间和塑造消费升级的特色空间,以及通过对老旧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城市的智慧韧性、可持续发展。
他结合湖北、广州、杭州等地规划实践,探讨了规划应从“增长主义”向“结构主义”进行转型,转型的规划一方面要应对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底线问题,另一方面从发展角度回答新动力来源、融资模式、政策工具等问题。他指出,规划创新实践应着眼于空间的三个尺度,时间的三个阶段以及人的三个维度,强调安全、发展和人本视角是当前规划应该遵循的三个底层逻辑。
城市更新要跨越财务陷阱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表示,不能把传统增量时代的方法简单转移到存量时代的规划和更新工作中。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土地融资模式已经逐步变成了增长陷阱,如果思路理念不随之转变,就可能会落入新的陷阱。当前以增加容积率为核心的城市更新模式,实质上是造成资产从公共部门向家庭部门的转移,导致公共财政掉入财务陷阱,造成公共财政所有者权益流失和政府收入的漏失。
赵燕菁指出,基于GDP捕获、建安税收、改善城市“形象”、避开财政“硬约束”等原因,目前地方政府仍然积极推动“增容”式城市更新。以深圳、广州、昆明一些城中村改造中所出现的不合理局面和困境,可见“增容”式城市更新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他强调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应该坚持正确的城市更新路径,借鉴喀什等城市的更新模式,转向自主更新模式,避开城市更新的财务陷阱。
中国城市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所有城市都将面对残酷的淘汰赛,城市更新的财务陷阱是最关键一跳。少数转型成功的城市将实现鲤鱼跃龙门,而多数转型失败的城市将淘汰出局。他指出,转型意味着从资产负债表转向收支平衡表。城市更新不应再是靠固投拉动的“花钱的增长”,而应是靠税收拉动的“挣钱的增长”。
(中国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