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建材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借助新兴科技成果助推发力。作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中国二十冶立足科技研发新赛道,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推进新型建材核心技术攻坚。一手促科研,一手强应用,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汇聚绿色发展新动能。
专注研发 科技擦亮“金字招牌”
为提升建材的“科技含量”,中国二十冶深入聚焦新型建筑材料的功能开发、工程应用,依托“旧改”、城市更新等新兴建筑市场,潜心攻关新型建材在历史建筑结构保护修缮、民用建筑结构抗震加固、防水性能增强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生态无机纳米超憎水材料、透水混凝土、地坪聚合物砂浆等,数十种相比传统建材附加值更高、使用性能更优的绿色新型建材,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廿冶”新材料品牌。“廿冶”品牌还可依据施工需求,“一屋一策”地打造出功能叠加的定制化修缮材料,使“小身材”的科技建材发挥出“降本增效”的最优效果。
聚焦特色 打造优势“秘密武器”
作为中国二十冶新材料研发的“拳头产品”,变形能力为普通混凝土200倍以上的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因其特有的高强、高韧、高抗裂及高耐损等特性,近年来被广泛投入到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复、大型地坪的强化翻新、砌体结构的修缮加固以及民生建筑的抗震修护等工程中,其特有的压抹工艺可实现在无筋或少筋情况下对建筑进行外观保护性加固,仅需涂抹1.5厘米便可达到传统混凝土8厘米的加固效果,在减少支模工序、缩短工期的同时,有效降低综合造价。
为完善ECC应用生态,研发团队不断根据需求导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配套研发出设计软件“廿冶ECC加固设计软件V1.0”及相应施工工法,并申报相关专利60余项,搭建起从材料研发、施工图设计到材料供应、现场施工全覆盖、链条式项目服务体系,逐步打响了ECC材料“小而强”的市场口碑。两年来累计销售材料5000余吨,实现产值近1500万元,为企业创造出新的利益增长点。
合力攻关 科创布局“广结硕果”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国二十冶积极与属地高校、周边社区进行合作,建立起新型建材的“研—产—用”三方平台,共同探索新型建材的产业化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优势,持续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在“产研一体化”研发领域的协作力度,通过引进硕、博科研人员进驻企业,将创新技术引入企业研发进程,并应用到一线施工当中,高质高效完成了多项历史、民俗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工程及社区公共空间的美化提升工作,使城市居民共享高质量科创发展成果。
新型材料的合力攻关及实践应用,加强了校、企、社三方在基础研发、技术应用的“牵手”力度,有效打通了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堵点,拓宽了新型建材的应用场景,真正将科创工作下成了“一盘棋”。
在创新研发新赛道上,中国二十冶将持续坚持以科创成果赋能建材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为加快建设科技强企的发展目标凝聚创新活力,贡献实干力量。 (卜萌萌 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