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承建的昌平区史各庄街道集体经济产业用房项目,举办2023年度第二批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及智慧管理标杆工地观摩学习活动。全市相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及各相关工程项目负责人等500余人参加了此次观摩交流活动。这是继上半年组织5个标杆工地观摩学习的基础上,下半年又挑选5个标杆工地项目组织观摩学习活动。
自2021年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标杆工地观摩学习以来,已连续三年分四个批次共在18个标杆工地组织观摩学习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600余项工程实施了智慧工地做法,占全市在施工程的50%以上,全市智慧工地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有力推动了首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昌平区史各庄街道集体经济产业用房项目生产经理原毓刚介绍了创建“智慧工地”经验和亮点。
该项目是北京首个以“双统筹双投入”模式开发建设的高端产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昌平区在医药健康领域的产业优势,助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聚焦医药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项目建设团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项目充分利用流态固化土、定型化铝合金柱箍等新技术,注重智慧赋能,强化匠心智造,以智慧指挥中心为平台,通过BIM+智慧平台进行统筹管理,形成了“一个平台、三项管理中心、三项技术中心、九个业务模块、三端应用”的智慧化管理构架,充分利用AI、5G、云计算、IOT、大数据等技术,对“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生产要素进行智慧化管理,做到数据留痕、精准分析,实现建筑实体、生产要素、管理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有效促进了生产提效、管理有序、成本节约、风险管控。
观摩活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市监督总站站长、二级巡视员魏吉祥做了动员讲话,要求广大建筑企业增强首都意识,坚持新发展理念,放宽眼界学标杆,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提升智慧工地建设质量,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标杆工地。
通过观摩学习,进一步引导施工企业持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高品质工程,积极推进首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附:项目智慧化创新亮点
该项目以智慧指挥中心为平台,通过BIM+智慧平台进行统筹管理,形成了“一个平台、三项管理中心、三项技术中心、九个业务模块以及三端应用的现场智慧化管理构架,每个应用模块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形成联动,并通过职能识别对现场的动态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同时平台将关键指标、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通过BIM的方式集中呈现,利用BIM、物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几十项当代先进技术服务于施工现场管理,将工程现场全方位的管理内容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供现场管理者做出准确决策,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的精细管控。
智能建造:
项目搭建起建筑、结构、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等全专业BIM模型,通过BIM+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辅助进行图纸会审、机电管线碰撞检查及复杂节点的深化,助力项目创优目标的实现。
项目制作图纸方案交底二维码,对现场重要节点及复杂节点的施工工艺进行3D可视化交底。项目同步设置了实体样板区和虚拟样板间,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理论联系实践,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施工效率及一次成优率。
利用Navisworks进行全专业碰撞检查,针对碰撞节点,项目部进行深化设计,确定综合最优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现场施工进度。
智慧创安:
项目部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逐级分解,层层压实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通过安全智慧平台,对隐患排查、安全巡检、安全教育、塔吊监测、配电箱监测、AI智能识别、安全综合管控、卸料平台进行线上管理,实现安全技控,实时进行数据监测,显著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智慧提质:
项目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样板制、首件首段联合验收制、质量管理责任制等多项管理制度;编制创优策划方案,坚持“持续改进,铸就精品”的原则,高度重视样板引路制度的落实工作,及时制作各专业工艺样板,待各方样板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施工,确保最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项目应用智慧提质系统,丰富现场管理手段,极大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现场采用激光测距仪、智能回弹仪、智能靠尺等设备,通过手机实时上传至智慧平台,减少手工记录,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智慧管理:
项目充分利用AI、5G、云计算、IOT、大数据等技术,对“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生产要素进行智慧化管理,做到数据留痕、数据分析,实现建筑实体、生产要素、管理过程的全面数字化,达到生产提效、管理有序、成本节约、风险可控的效果。
劳务管理方面,项目部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劳务人员考勤,并实时推送考勤数据至智慧考勤系统,确保考勤数据的准确性,为代发工资提供依据。速登宝系统可以自动对存在异常情况、不良记录、进入黑名单的劳务人员做出预警,极大提升了劳务风险把控。
项目部在主要位置设置41处监控点,实时查看项目劳务人员数量及工作状态,配置蜂鸟盒子软硬件,实现AI识别危险行为,极大程度为管理人员减负,实现施工现场实时可视化管理。
项目部物料管理系统覆盖结构、装修、机电等大部分材料,实现材料预算量与实际消耗量的精准比对,系统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及汇总计算,避免了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成本管控能力。
开工前期项目部组织各部门通过斑马进度计划进行项目全周期施工推演,结合BIM虚拟建造,优化施工部署,精准控制人材机等施工要素。BIM模型在智慧平台关联进度计划,实时同步现场进度情况,方便项目进行进度监控及纠偏。智慧管理助推本工程正负零节点提前29天完成。
智慧增绿:
项目部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实现人与建筑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本工程打造“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严格执行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管理,场区地面、场区外道路、办公区和生活区采用多种方式地面硬化,既美化了环境又实现了抑制扬尘的作用,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园林式办公区和生活区。
现场注重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办公区、生活区配备空气能热水器,现场采用LED节能灯具,围挡采用太阳能灯具照明,节能又美观,并通过智能电表对用电设备进行电量监测,实时反馈用电数据,大大提高了临电管理人员的管控效率。
智慧创卫:
项目部采用AI摄像头、闸机,对现场人员、车辆进行管控,并设置装配式临建房、工具式安全通道、定型化临边防护栏杆、体验式安全教育中心、微型消防站、建设者驿站等,积极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在生活区设置垃圾分类站、淋浴间、洗衣房、蜂巢快递柜等设施,着力改善施工人员生活条件。 (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