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俞孔坚:基于自然的新桃源

□本报记者 吴真平

10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作客上海图书馆东馆,他以《另一种城市文明:基于自然的新桃源》主题演讲,回应了“重塑城市未来,回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桃源之境’”的命题。在现场,他还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教授章明、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忠、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饮江、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敏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江立敏就高密度建成环境品质、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做了交流,并回答观众提问。

载誉而归

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学院创办者、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博士,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名誉博士。现为中国城科会副理事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俞孔坚曾说,他从中国小乡村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所导致的城市洪涝灾害的“基于自然的解决途径”理念的倡导者,其中,童年时期所生活的村庄中的那些蕴含着古老智慧、拥抱自然和文化的水管理及灌溉系统,对他日后职业生涯中的设计理念产生了极大影响。

俞孔坚数十年躬耕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等领域,对中国城市文明卓有探索与思考,将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规划途径,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城乡生态与环境问题,并将其落实于二十多年的实践中,大量建成项目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享誉国际,屡获国内外重要奖项,二十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大学专业教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侨办等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及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20年,世界景观学与风景园林联合会授予俞孔坚终身成就奖——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就在今年,因其在海绵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规划设计方面的杰出贡献,俞孔坚分别获颁美国国家设计奖和奥伯兰德奖。

奥伯兰德奖评奖委员会高度评价了俞孔坚的设计工作和教育事业,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的“基于自然的解决途径”等理念与实践,称其为“一位才华横溢、作品丰硕的设计师,也是世界范围内推动景观学和风景园林事业进步的力量”。

迄今为止,俞孔坚团队已在全球200多个城市设计并实施了600余个项目,包括中山岐江公园、秦皇岛红飘带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哈尔滨市群力湿地公园、南昌鱼尾洲公园,泰国曼谷班加科特森林公园及美国波士顿中国城公园、西雅图庆喜公园等。

另一种文明

工业文明带动了今天的城市发展,人类的巨大财富的积累,但人也离自然越来越远,城市变得非常脆弱。俞孔坚指出,他所说的另一种文明,就是对工业文明下的技术革命的一种反思。不是反对工业文明,只是反思它带来的副作用。

工业文明,以钢筋水泥代表,不仅城市是水泥森林,连田间沟渠,也大都以水泥硬化地面,截弯取直,田园牧歌式的桃花源消失了。

现在全面推进建设美丽中国,俞孔坚认为,在美的名义下建设城市,首先涉及的是审美观。他说,新时代的美丽中国,在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城市,生活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进而,俞孔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三个原则:第一,基于自然的最小干预;第二,是不与自然对抗的心态去建设;第三,思考在生态文明时代如何让城市美丽。俞孔坚认为,生态文明时代的美是回归生产。

例如,他在沈阳建筑大学内设计了一个稻田校园。种稻子成效很快,又花费不多。俞孔坚认为,走在稻田上,衣锦还乡,让师生体会到农业时代耕种收获的喜悦,这也是一种审美,是基于自然创造一种新的城市文明。

现在许多城市面临严重的内涝问题。俞孔坚希望,通过基于自然的手段,能够解决工业文明时代带来的土地污染和水污染问题。

他在上海后滩公园的案例中,就是利用自然来降解污水,把水体从劣五类恢复到二类水。然后,他又总结了上海后滩公园案例的技术经验,在更大范围上进行改良,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把生物引进来,把植物引进来,给水以更大的空间,让水岸变得有弹性。如在邯钢棕地修复案例中,他通过自然循环利用,在这片曾经的工业用地上进行生态修复。既解决了固体垃圾处理问题,又使得污水得到净化。

新时代的桃花源

俞孔坚希望,通过另一种文明的思考让桃花源复兴,变成新时代的桃花源。

潜入,是对生活模式的第一个改造。就是把城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潜入到乡下去,把这种诗意生活潜入桃花源里,改善乡村环境,为城里人创造一种美好的望山生活,同时解决乡村的共同富裕问题,使乡村得以复活,得以复兴。

第二个改造是对乡村凋敝的面貌,破烂的房屋进行治理。俞孔坚说,许多人还是向往乡村的生活,来到乡村住民宿,这就是购买生态文明的产品。那么,把乡愁和生态的价值结合在一起,把乡村的旧房子改造成精品酒店来提供高端的服务,打开窗户就能看到生态自然,这就是真正把生态的产品转变成金山银山。

第三是再造,重塑乡村邻里关系,城里的退休人员来到乡村居住,与乡村本土村民共同住在一片田地,实现共同富裕。

所以,另一种文明不是基于工业技术,而是基于自然的生态文明。

“海绵星球”

最近,国际上在推广“海绵星球”的概念。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全球范围内,面临海平面上升、地下水下降、城市热岛效应等挑战。上海是世界上面临城市下降最危险的几个城市之一。

在获得奥伯兰德奖后,俞孔坚就表示,他计划将个人所获的奖金全部捐给北京大学,奖励和资助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适应的“海绵星球”行动。

俞孔坚解释说,“海绵星球”是个很宏大的概念,它的目标让更多的水留在地球上,解决干旱的问题。同时让地球的温度整体下降,这就要从流域、区域、地球的尺度上来解决,把地下水补足了,把地表多余的水留在陆地上,减少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俞孔坚说,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就是把水排掉,一下暴雨就把水排掉,一干旱就去抽水,把地下水抽出来,结果地面沉降、城市内涝越来越多,这就是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提出“海绵星球”的概念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对工业文明下的排水设施系统进行反思,想办法把更多的水留在陆地上,并补充地下水,而不是往海里排。

据不完全统计,近40年来我国的滨海湿地面积丧失了约50%。俞孔坚说,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有8亿农民,他们懂得如何把水留在陆地上。我国的农业遗产、文化遗产,特别是徽州地区的水文化遗产要保留传承下来。另一种文明,主要是指观念上的革新,如果这些文化遗产、传统智慧结晶能够恢复、保留,中国排到海里的水会大大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解决工业文明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俞孔坚说,以前人们都觉得搞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成本很高,实际上,用生态的手段,是基于自然,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来自自然的免费的服务。它的造价、成本比用工业文明的方法要节省得多。举个例子,比如上海的后滩公园与一般的上海公园造价相比,节省了60%。像后滩公园一公顷湿地可以净化800吨的劣五类水。相当于一个投资500万美元的污水处理厂的产出量,还节约用电,同时它还是个公园,一个休闲场所。所以,用基于生态的概念来建设城市。第一,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节约资源;第三,低维护成本,减碳减排。它是一种新的文明,生态的文明。

2023-10-30 吴真平 □本报记者 吴真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2970.html 1 3 俞孔坚:基于自然的新桃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