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筑人物

山河日月刻初心 秦岭山下写华章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王寿庚和他的团队

这是一个绿树掩映、依山而建的项目;这也是一个自带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的团队。2021年冬,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国工匠”汇聚到秦岭山下,以火热的激情和“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信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机械化的作业方式,披荆斩棘写芳华,通秦达楚起新途。

攻城拔寨,不畏艰险勇开拓

“讲正气、不讲吃穿;讲责任、不讲条件;讲诚信、不讲虚荣”,这是中铁上海局七公司副总经理兼西十铁路项目经理、党组织书记王寿庚的老搭档蓝田制梁场党支部书记徐育忠对他的总结评价。正是这样一个行得端、立得正、站得稳的人,带领他的实干团队接连“攻城拔寨”,实现了“后来居上”“领跑全线”的华丽转身。2022年4月8日,标段内首根桩基开钻;2022年6月9日,全线首个墩身顺利浇筑;2022年10月16日,全线首个0号块开始浇筑;2023年7月1日,全线首榀预制箱梁浇筑成功……

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凡。这是自2021年12月27日西十铁路(陕西段)开工以来,王寿庚带领他的团队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在项目建设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寿庚带领他的团队扎根秦岭山麓,炎炎烈日战酷暑、漫漫长夜灯火下,以“舍我其谁”的勇气魄力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冲在急难险重任务的最前面,勇做冲锋陷阵的“闯将”,携手度过了四百多个忙碌的日夜,于荒芜和寂静中建造交通强国的“钢铁巨龙”。

“我们工地的设备材料、人员班组在春节前就已集结完毕,准备春节后大干一场,谁知道疫情突然就加剧了,开不了工,把所有节奏打乱了。”王寿庚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项目不能开工,工期节点和成本管控都成了大问题。望着不再热闹的工地,王寿庚下定决心,无论怎样都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在王寿庚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防疫措施,部署各项复工复产工作。短短两周时间,项目便井然有序复工,施工现场再现了往日的忙碌。

所有困难都是磨炼人的试金石,在如火如荼开展项目临建的同时,王寿庚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项目正线全长27.42千米,横跨灞桥、长安、蓝田等两区一县,行政区域广、管段路线长、产权单位多、文物勘探发掘影响大,要想高效兑现工期节点、打响企业品牌,必须率先解决征地拆迁这一‘拦路虎’,于毫厘分秒间实现‘弯道超车。’”项目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徐克志如是说道。

为此,王寿庚带领他的团队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迅速选拔党员骨干组建征拆小组,依托国有企业政治优势,按图索骥,带着征拆团队跑政府、下村组,实现了街道、村镇和相关产权单位全覆盖,多次推动属地政府召开项目拆迁安置房征求意见会,在拆迁补偿方案确定后,一鼓作气对施工沿线地表建筑物、附属物和植被逐一进行清点、丈量、统计造册。凭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闯劲”、灵活施策的“巧劲”、稳扎稳打的“干劲”,项目征拆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为迅速打开施工局面创造了条件,文明高效的征拆工作获得属地政府和建设单位的高度认可。

从零到一,勇毅善战敢担当

2022年4月,项目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作为该公司在陕西区域市场承建的第二个铁路项目,如何将其打造为又一精品工程,牢牢守住“家门口”铁路市场、实现滚动发展,这是王寿庚和他的团队经常思考并矢志践行的重大课题。

“每天早点名结束,我都会先去工地走一圈,这已经成为我工作十几年的习惯。”为了准确掌握各个工区的实际进度,了解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王寿庚每天都会去现场走走,即使汗早已浸透衣衫,他也未曾在意。“到现场去,绝不遥控指挥,对项目现场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王寿庚对他的团队和自己的基本要求。

“跟着王总做事很有干劲,他做事计划周密,协调能力强,对待各项工序都是认真负责,尤其是对待工作那种敬业态度,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很有感触。”二工区项目总工程师宁继阳说道。

“工期节点不延误、经济责任不亏损、安全质量无事故,这是底线也是红线,必须牢牢守住”。面对工期、任务重的现状,王寿庚带领他的团队统筹协调现场施工资源,倒排施工生产计划,严格节点考核奖惩,每月评选“优胜工区”“项目之星”,并在交班会上对混凝土成品外观质量等进行专项通报,通过晒出亮点、曝光不足,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活力、释放施工产能。在王寿庚的带动和影响下,项目相继2次获评建设单位月度综合考评第一名、2次获得“安全质量、工程投资、征拆协调”流动红旗并斩获2022年度劳动竞赛综合评比“先进单位”称号,2022年完成产值4.86亿元,超额完成建设单位年度投资目标,实现了施工生产开门红,在全线7个参建单位中逐步形成了领跑优势,得到了数十家中央级、省部级主流新闻媒体的争相报道,极大地提升了该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实现了“干好在建、滚动发展”目标。

匠心凌云,狠抓现场保安全

“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干工作就要时刻保持‘盯着问题不放’的实干精神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王寿庚是这么要求的,也是这么做的。

面对复杂的安全质量管控形势,王寿庚严格执行建设单位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施工管段依据工程量大小、施工技术难易、安全风险高低等因素划分为26个作业单元,并因地制宜设置桥长、技术员、安全员、质量员,为管理人员配发口哨、喊话器、监督管理红袖章等工具,对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行为及时“吹哨亮牌”,确保现场监督管理有序可控,项目连续实现安全生产428天。

“工作标准再严一格、工程质量再紧一扣”是王寿庚一直以来坚持的管理理念。项目施工过程中,王寿庚带领他的团队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案讨论、制定、审批制度,建立完善三级技术交底制度和培训教育制度,使重点环节技术人员及时掌握工序卡控要点,确保施工全过程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和施工工艺控制指导意见执行。与此同时,坚持“样板引路”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打造了墩身、连续梁、路基、箱梁制运架施工等4个观摩点,并在蓝田制梁场设置了集培训、文化展示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培训中心,助推项目在2022年下半年信用评价中斩获“A+”。

“在这里建高铁,要把环境保护跟安全质量摆在同一高度,坚持以节能减排为导向,把西十项目打造成全线绿色施工的一面旗帜!”这是王寿庚对公司、对项目全体员工许下的承诺。

由于部分工点紧邻秦岭,且横穿浐河、岱峪,周边连片分布着湿地及水源保护区,环保红线极为严格。为此,王寿庚提出了“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环境污染控制有效、生产环保实现双赢”的管控目标,制定了配套考核奖惩措施,严格管控施工产生的粉尘、扬尘、噪音、废弃物等,并在项目驻地分类建立了垃圾池、化粪池、污水循环处理池等设施,不折不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强化管理,精益求精创效益

有时忙碌起来,一天接打电话上百个,沟通工作解决问题,每日在工地上行走的步数可达两三万步……不仅是王寿庚,这也是他的团队日常工作缩影。王寿庚虽然已经有了十余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但在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后,他还是会尽量抽出时间为自己“充电赋能”。他说:“项目管得好不好,经济效益是最直观的体现,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加强。”

项目进场之初,王寿庚便与项目总工、商务经理一同参与了标前策划,共同梳理确认项目盈利点、亏损点、风险点和机会点,提出变更建议20余条,从源头上提升了项目经营管理效益。与此同时,聚焦过程成本管控,强化“工、料、机、物”全链条管理,建立了混凝土核算周通报机制,每周对各工区混凝土核算情况在项目交班会上进行通报,督促各工点加强混凝土施工管控,杜绝过程浪费,压降物资消耗成本。

节支就是创效,节约就是增效。在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

王寿庚带领他的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头脑风暴”,提出对承台埋深、桥梁墩形、工艺工法、碎石垫层等创效机会点进行设计优化,将跨既有西康二线(40+56+40)米连续梁施工工法由悬臂灌注调整为简支梁预制架设,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效益、保障了工期。

在陕西省“劳动模范”王寿庚看来,不论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还是工匠精神,都是劳动者不断奋斗、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感悟,也是激励广大劳动者持续奋斗、永不言弃的强大精神动力。“结合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我所理解和追求的工匠精神主要有四个特质:一是热爱,热爱是最根本的前提,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会有激情、在状态、知荣辱、敢担当;二是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细细打磨、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极致;三是责任,干工程、带团队需要细心、耐心,经得起孤独,耐得住寂寞,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责任心来支撑;四是传承,要把对工作的热爱、坚守、担当加以发扬,要带动身边人,影响更多人。”王寿庚说道。

山河日月刻初心,挥洒热血铸青春。面对项目建设的重重困难,王寿庚和他的团队携希望前行、以实干起势,用拼搏和汗水筑梦西北、拓展幸福空间,他们坚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终变通途;他们笃定,交通强国有我、奋斗成就永恒,这,是每一名“工程人”的坚毅心声! (通讯员 蒋波)

2023-11-09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王寿庚和他的团队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315.html 1 3 山河日月刻初心 秦岭山下写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