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时永庆 通讯员 刘炜芸)11月15日,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论坛在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报告厅召开。论坛作为上海市建筑学会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分享工程实践经验,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来自国内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上海市建筑学会会员代表等170余人出席线下论坛。1500人观看了线上直播。
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吕亚范;上海市建筑学会会员部主任聂敏;上海市建筑学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王美华;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张铭等领导出席论坛。
吕亚范在致辞中表示,秉承着学会七十周年年会“春华秋实·创新未来”这一主题,围绕上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学会开展了多场系列论坛,共同打造高品质的建筑学术与技术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是上海市建筑学会成立的最早的专业委员会之一,在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信息共享,加强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斐然。上海建工集团长期以来在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方面,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与该领域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生产企业、应用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断推进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
王美华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国家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也提出了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是当前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上海建工集团将持续加大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与各方形成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和产业化进程,为建筑业的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卢昱杰作《智能建造与科技创新》主题报告。该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建造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前沿,剖析了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对于综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智能管控水平的促进作用。
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孟浩作题为《自主工业软件驱动的机器人技术》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大界通过自研的工业软件平台RoBIM打造适应柔性制造的新一代机器人解决方案。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吴慧明作《盾构法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依托盾构管控平台的海量数据,可实现盾构自主掘进施工,提升隧道质量与施工效率。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数字建造研究中心主任余芳强作《基于BIM的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实践与未来展望》主题报告。报告以上海建工四建集团的应用实践为例,介绍了基于BIM的智能建造的成熟应用场景和应用效果,分享了智能建造应用实践经验,探讨智能建造未来发展趋势。
互动交流环节,台上线下围绕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领域的工程实践、技术研发等话题进行互动交流。专家的精彩观点和思维碰撞,带给观众无限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