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建设忙。各地近期抓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前谋划好明年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增发万亿元国债,PPP迎来“新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发力显效,将为基建投资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多地抢抓增发国债机遇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本次万亿国债预计最大可以拉动5万亿~6.7万亿元的基建投资总额,占2022年全年基建投资总额的24%~32%。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日前表示,增发国债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我国重点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缓解地方支出压力、支持地方项目建设。要坚持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尽快把国债资金落实到符合条件的项目。
近期,多地加紧部署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储备工作。四川日前召开的2023年第四季度全省经济运行调度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抢抓国债增发等机遇争取最大支持,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
河北省交通厅日前召开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暨项目建设推进视频会议,提出抢抓国家增发国债重大机遇,全面加快水毁公路恢复重建工作,全力推动今年后2个月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谋划2024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以高质量投资和项目建设。
专项债提前批延续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于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10月24日表决通过了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根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授权期限内,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日前表示,根据国务院部署和有关工作安排,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
市场人士预计,四季度将有万亿元级2024年新增债务限额提前下达给地方。从当前经济形势及往年经验来看,明年提前批额度在今年11月或12月顶格下达的概率较高,以便地方尽早启动发债工作、加快债券资金使用。
新增专项债发行传递投资加力信号。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3.5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近期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将支持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继续提前下达,有助于维持明年初的基建投资增速在较高水平。
基建投资潜力将会得到释放
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比1-9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从这个走势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总体还是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长状态,比全部投资增速还是要高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
“从未来基础设施投资空间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都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之中,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率提高这些方面,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求总体还是非常旺盛,在各项政策的作用下,投资潜力将会得到逐步释放。”刘爱华说。
专家认为,万亿元国债发行以及明年部分专项债限额提前下达,均有望对今年四季度及2024年基建投资形成有力拉动。
另外,PPP新机制也将逐步发挥作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民间投资空间。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运营水平,确保规范发展、阳光运行。专家认为,从稳投资角度看,PPP新机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民间资本信心,从而扩大有效投资。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