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一棵树的梦想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在豫西边陲的灵宝市,他们的梦都会与一棵树紧密相连。这棵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飘荡丰收的欢歌,温暖着美好的记忆。

当你踏入灵宝,沿着310及209国道一路前行,就会进入无边无际的果树长廊。秋风送爽,硕果累累,果压枝头,车来人往,欢声笑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正如《灵宝苹果之歌》中这样唱道:“豫西明珠,金城果乡,一个红苹果撑起了灵宝半壁河山……”

尤其是寺河山,地处灵宝东南崤山腹地,也称灵宝寺河山,地貌千姿百态,三岭、三沟、四面坡,组成凹凸形扇面状。寺河山又与苹果有着不解之缘。“山因果而发,果因山而名”。寺河山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优质苹果,素有“亚洲第一高山果园”之美誉。寺河山区海拔800至1200米,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地。

记得数年前,参加灵宝市举办的一次知识竞赛,当主持人问及灵宝市花是什么的时候,那位选手还未及答出,下面的观众已纷纷提醒:“苹果花,苹果花!”虽说答案有误,但证明苹果树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有何等重要!

说起这棵树,人们都忘不了李工生。李工生心中有梦,让灵宝苹果落地生根,造福后代。1921年,灵宝焦村镇李工生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从山东引进良种苹果树苗200棵,几经波折,终于在灵宝的土地上试栽成功,开创了苹果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的先河。从此,苹果成为“灵宝三大宝”之一,给群众带来了滚滚财源。目前,灵宝苹果种植面积90万亩,年产量14亿公斤。随着农业数字化的发展提升,灵宝建成高山果业绿色苹果数字工厂、智慧果园示范基地和5G未来果园,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集成果园物联网云管理等6大技术系统,实现了环境监测实时化、农事管理智能化、生产作业标准化,为灵宝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灵宝苹果”品牌价值达200.28亿元,连年稳居全国县级第一位。灵宝苹果已成为百年传承铸就的金牌名果,灵山秀水孕育的生态之果,匠心独运种植的绿色之果,数智赋能结下的科技之果,融合发展形成的富民之果。

说起这棵树,人们都会提到“亚洲第一高山果园”,提到寺河山,忘不了“苹果王国”的开拓者。因为寺河山人有梦,让灵宝苹果驰名全国。寺河乡有大小山头95座,沟岔93个,昔日的寺河乡贫穷落后,当地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寺河山,人如燕,春来秋去冬不见;吃黄馍,喝黄汤,柴禾棍子绑张床”。为了改变这一面貌,灵宝市委、市政府发扬“历届班子接力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艰苦奋斗精神,因地制宜,以果为主,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将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建成了名符其实的“花果山”,变成了令人向往、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说起这棵树,人们更忘不了各级领导对灵宝苹果发展的殷殷关怀之情。1985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灵宝时挥毫题词:“发展苹果和大枣,家家富裕生活好”;199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为灵宝苹果题词:“灵宝苹果甲天下”;2010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与灵宝寺河乡窝头村果农王成义视频对话,祝愿他“苹果越种越好,产量越来越高,收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幸福啊!”……

一棵树牵动灵宝百姓的心,以果富民,绿色畅想,小康的承诺记在心上。灵宝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的报告和重要讲话精神,在“扩规模、提品质、优结构、塑品牌”上持续发力,以建设灵宝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坚持规模化、绿色化、可追溯化发展理念,强力实施“百年振兴”战略,制定完善灵宝苹果绿色生产规程体系和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先后建成寺河山苹果小镇、灵宝苹果展览馆,连年举办中国苹果花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灵宝苹果采摘季活动,2023年举办了第十七届中国(灵宝)苹果文化节·金城果会等活动,不断提升苹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全力推动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劳动就有收获。对于广大农村而言,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尽快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之梦、新型农村建设之梦、农民致富小康之梦。一棵树圆了灵宝人的发展梦、致富梦、绿色梦,正因为有众人的精心浇灌和培养,这棵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结下更多的幸福之果。正因为有这棵树,灵宝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山川更秀美。

2023-11-23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136.html 1 3 一棵树的梦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