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身临其筑”建筑展落幕

□本报记者 吴真平

9月29日至11月19日,“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身临其筑”建筑展在杭州天目里美术馆展出。该展览另辟蹊径地从使用者视角,来呈现伦佐·皮亚诺的建筑理念与设计才华。

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PBW)由伦佐·皮亚诺于1981年成立,分别在热那亚及巴黎设有办公室。目前RPBW由包括普利兹克奖得主伦佐·皮亚诺在内的十二位合伙人共同管理。工作室现有约100名建筑师以及约30名负责3D可视化技术、模型制作、档案管理和行政工作的支持人员。RPBW在世界范围内已成功承接并完成了140多个项目,其中包括:梅尼尔私人收藏博物馆(休斯顿)、关西国际机场(大阪)、栖包屋文化中心(努美阿)、波茨坦广场(柏林)、纳赛尔雕塑中心(达拉斯)、摩根图书馆扩改造和扩建(纽约)、爱马仕之家(东京)、纽约时报大厦、加州科学院(旧金山)、芝加哥艺术馆现代之翼、朗香女子修道院、碎片大厦(伦敦)、雷尼斯馆,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二期扩建、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改造和扩建(波士顿)、金贝尔美术馆扩建(沃思堡市)、哈佛艺术博物馆改造和扩建项目(马萨诸塞州剑桥)、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斯塔夫罗斯·尼亚霍斯基金会文化中心(雅典)、巴黎法院、哥伦比亚大学曼哈顿维尔校区(纽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之门(日内瓦)、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以及奥斯卡电影博物馆(洛杉矶)等。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有:东京海上日动公司总部、大巴黎北部大学医院以及米兰理工大学新校区。

杭州天目里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伦佐·皮亚诺在中国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历时8年建成。如今这里汇集着艺术、建筑、设计、创意、自然、文化领域的从业者、爱好者和公司,配备有美术馆、书店、时尚概念店等不同功能属性的空间。此次的展览也是在伦佐·皮亚诺的设计作品中展陈。

天目里美术馆馆长弗朗切斯科·博纳米认为,“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身临其筑”是一次特别的展览,它超越建筑结构,更关注空间里的人。人们是如何穿过建筑,他们会去哪里,他们如何看待建筑,如何在里面生活。这对于普通大众和专业人士都是有趣的,他们可以在倾听中学习与理解。正如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PBW)所关注的,创造建筑结构之外的场所,而这些场所更加注重和自然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

此次展览一次性集中呈现RPBW迄今设计执行的114个项目的模型岛屿《亚特兰蒂斯,2022》与纪录片导演乔纳森·古德曼·莱维特探访拍摄全球五座极具代表性的RPBW项目的影片。五段影片跟踪拍摄了儿童外科医院(乌干达恩德培)、斯塔夫罗斯·尼亚尔霍斯基金会文化中心(希腊雅典)、天目里(中国杭州)、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以及蓬皮杜中心(法国巴黎)里的不同年龄阶段及身份状态的人群,通过日常生活将建筑塑造成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告别仪式:蓬皮杜中心》影片从几位蓬皮杜中心的资深员工的视角探访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机构。这几位元老雇员在蓬皮杜度过了他们完整的职业生涯,此刻他们临近退休,恰逢这座建筑也即将因翻修而临时关闭。该片还摘选了罗伯托·罗西里尼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的片段(该电影拍摄于近50年前蓬皮杜中心开幕时),以此映衬与回应他们的怀旧之情。

《假装我们在工作: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影片记录了爱德华·霍珀个展的闭幕和撤展过程。影片的主角是馆内一支数十人的安保团队,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护着这座如艺术品精妙的建筑以及建筑内大量重要的馆藏。于他们而言,这座建筑的安危就像他们个人的安危一样重要。这座美术馆不仅为周边社区及艺术而建,也成为了庇护工作人员们的“家”。

《一个更好的地方:天目里》影片以“在天目里的一天”为灵感,记录了从熹光出现至夜色深沉,在天目里的人们或交错或重叠的日常路径。通过艺术家、店员、建筑师、茶农、设计师、运营者等视角走入这里的开放区域,体验在这个由17幢单体建筑构成的城市客厅,人与建筑如何发生联系、相互塑造、共同生活。

中央展厅呈现的是伦佐·皮亚诺访谈视频以及114个项目的模型岛屿《亚特兰蒂斯,2022》。他在视频中谈到,他对建筑的兴趣源于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去港口,望着从世界各国驶来的船只停靠热亚那港口,一艘艘大船就像城里的建筑,激起他探索世界的兴趣。长大后,他的建筑设计作品也常常带有“飞船”的影子。他还认为,建筑师要做的不是去吸引别人而是改变世界。建筑是少数能改变世界的事物。

2023-11-27 吴真平 □本报记者 吴真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410.html 1 3 “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身临其筑”建筑展落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