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市场瞭望

激发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赋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王昊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11月18日,中铁四局总经理韩永刚在“党建‘融’出精彩,产业‘链’向未来”无锡轨道交通产业链党建发展论坛上进行主旨演讲,重点围绕建筑业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建筑业“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探讨、交流,引发参会各方共鸣。中铁四局二公司无锡区域多年深耕市场滚动发展,围绕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要素、发展方向、市场维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朝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赋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聚集三个要素,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新质生产力是资源要素的深化整合,关键是组织模式、人力资源、工装设备的系统联动,也是推动产业模式迭代升级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打造“一总部三中心”新模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公司将依托局“一总部三中心”建设,统筹企业内外资源,创新实践“总部+产业+地产+配建”的新型综合开发模式,大力研发装配式建造、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先进施工技术,推动无锡建筑产业向精益建造升级。打造绿色数智建造总部,集创新研发、项目管控、投融资、设计咨询、类金融、知识产权、职业培训、管理咨询、特色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服务为一体的总部职能;打造智慧创新研发中心,导入四局所属的管理与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创新研发资源,通过品质建造技术智慧化研发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链结构,促进无锡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研发转化效益;打造新基建研发中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研究方向,着力推动无锡市基础设施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融合发展;打造中国中铁TOD地铁场段智造研发中心,确保实现地铁车辆段优化设计、装配化建造、综合开发和安全优质,促进车辆段产业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聚焦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前沿领域,进一步拓展地铁车辆段新型建设开发模式。

(二)推行“五共”管理,培育产业工人新队伍。近年来,中铁四局二公司无锡区域内各项目坚持把农民工“五共”管理与无锡区域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在“健全机制、抓实思想、共管安全、提素赋能、倾心关怀”五个方面下功夫,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工作。在建工程项目专门设置“四站一夜校”场所,包括党群协理员工作站、农民工志愿服务站、心灵驿站、智慧加油站和农民工夜校。无锡高浪路项目选聘党群工作协理员,架起与农民工沟通的连心桥,及时掌握农民工思想动态、工资发放情况等,帮助解决农民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无锡312国道项目开展智慧平台“微课堂”和农民工夜校,动员农民工积极参加安全、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学习,缓解产学矛盾冲突,提升工作技能。此外,该项目建设了配套的产业工人社区,引进了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配置工友超市、社区食堂、探亲房等服务设施,实现衣食住行“一站式”服务;无锡地铁5号线项目开展“四能四会”自控型班组建设,推行“543”工作法,提升班组综合素质,使作业班组明确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目标、职责、任务、流程等,达到自控型班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目的,使各班组做到工序协调、配合密切,加快推进施工进程,受到业主各方高度肯定。

(三)紧跟机械化趋势,列装“大国重器”新设备。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生产工具的跃迁,当前建筑行业已进入建筑工业化4.0时代,以往依托劳动力密集型特点构建的行业生态必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颠覆。中铁四局二公司提早布局建筑行业机械化施工,提前作出了信息化提效、机械化减人的转型部署,并在重点区域和项目投入大型工装设备提高工程建设质效。在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工程建设中,项目通过引进配备全机械化自助走行系统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模筑“双台车”,单人操作台车逐节移动支护到位仅需6小时,相较传统人工搭设满堂支架的方式,可节省人力成本90%以上,提升工效3.5倍,取得了可观的降本效益;无锡312国道项目在传统的滚焊机基础上,首创研发了钻孔桩钢筋笼旋焊机新型实用专利,使钢筋笼焊接生产效率同比提高了2~3倍。另外,此项专利也是四局首个获得商业推广收益的创新成果,生产商每出售一台旋焊机,公司可获得1万元专利知识产权使用费,目前该设备已在中铁八局政和大道西延等多个工程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锡宛山湖大桥运用BIM三维空间建模的优势,在下塔柱施工中,采用自创的竖向预应力定位胎架,实现钢混塔柱竖向连接精轧螺纹钢精确定位,施工误差控制在±5毫米,有效地提高了下塔柱精轧螺纹钢预埋精度。

二、聚力三个方向,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提供优质且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一)致力钻研先进的施工技术。中铁四局二公司在无锡区域承建的重点项目在施工中,积极开展先进技术探索应用,使得公司在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和项目高质量建设上取得“双赢”成效。无锡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作为公司在无锡地铁市场首开首进项目,坚持以技术创新提升工程质量,相继取得了轨顶风道先浇法、离壁沟一体化浇筑、盾构区间小净距叠交段施工等2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工法1项,专利2项,并多次在全线做经验推广,2023年1月摘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殊荣;作为国内首座内河独塔空间扭索面全漂浮体系斜拉桥——无锡宛山湖大桥,该桥在建设过程中先后克服墩台深水基础施工、塔柱狭小空间施工、钢一混结合段锚固定位、塔梁同步施工作业、塔柱节段整体吊装等五大难题,以技术支撑保障施工进度,提前107天完成主塔封顶任务;在无锡312国道项目在进行国内最长城市高架桥连续梁施工中,为减轻高架建成后因车辆过境产生的震动影响,联合知名院校开展科研攻关,创新采用轻型龙骨支架来完成梁体浇筑,一举填补了国内支架现浇超长多跨连续梁关键技术的空白。

(二)匠心铸造优异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企业建造实力的直观体现,品质工程建设更是新质生产力在建筑行业的主攻方向。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作为水下隧道工程,隧道防水施工是重中之重。如何让这条超长湖底隧道滴水不漏?项目通过加强隧道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做优隧道纵向缝、变形缝防水、做实隧道外包防水等措施,通过三层“金钟罩”确保太湖隧道滴水不漏,树立了水下隧道实体质量新标杆;在无锡312国道项目建设中,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抓好实体质量管理工作,箱梁、桥墩、钢梁等主体分项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用一项项实际行动填满“品质工程”建设的目标清单;无锡地铁5号线项目加快配齐配强各类资源,以“管理模块化+施工专业化+工装智能化+过程绿色化”为重点,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打造经得起检验的示范工程、精品工程和绿色工程,得到了业主充分肯定。

(三)勤抓严查筑牢的安全防线。工程建设安全为先,中铁四局二公司无锡区域在建项目类型丰富,而多样性的工程项目也为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带来挑战,任何一桩安全事故都会将区域市场沉淀付诸东流。为此,该公司在锡项目时刻紧绷安全弦,区域内项目在公司安全管控体系下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新模式,将人人管安全纳入安全管控制度体系中来,营造了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无锡高浪西路项目主线隧道为最大宽度60.4米,最深26.2米的异形基坑,且与既有隧道仅一墙之隔,涉及高空、吊装、侧漏、涌水等重大风险隐患。“没有专职安全员、人人都是责任人、全员都是安全员。”是项目每名职工牢记心间的一句话。项目通过压实全员安全责任制,让项目的安全管理不再依赖于专职安全员,而是用全员力量共同推动,保障项目安全稳步推进,2023年8月顺利实现主线隧道贯通;无锡312国道项目在安全员、群安员、网格员等基础上设置了“安全卫士”岗位,将项目部非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班组负责人等纳入岗位体系,形成“全员管安全、人人当卫士”的安全监管局面,从而实现从“被动安全”到“自动安全”的行为转变,切实提高作业一线“最后一公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江阴滨江路项目积极探索实践“轮值安全员”制度,促使项目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对现场安全施工情况进行二次监督,确保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部暴露并落实整改,不留死角,让现场所有管理人员都在有效的监督之下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三、聚焦三个维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关键是形成可复制、可落地、受信赖的正向管理模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一)锻造一支执行团队。中铁四局二公司无锡区域项目始终秉承建设初心使命,用使命感引导职工,以“铁律”锻造团队,书写了无锡区域浓墨重彩的发展篇章。2018年8月,中铁四局二公司中标无锡凤翔路快速化改造项目,作为江苏省首个装配式建造项目,为尽快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中铁四局二公司在无锡区域滚动发展的谋篇布局,项目管理团队竖起了“争当时代好工匠,引领建筑新潮流”大旗,保证了项目完美交付。2022年元月,中标无锡高浪西路项目,进场即面临疫情防控趋严、绿化管线迁改、交通导改复杂等诸多困难因素,项目部全体员工向业主承诺出了“把项目放在心上,把心放在项目上”的铮铮誓言,以最快速的推进施工生产,顺利实现主体隧道封顶。无锡地铁5号线项目秉持“提笔即答卷,建设过程就是争创过程”的目标,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把精品留在当代,把承诺告诉未来”的管理理念,精益求精追求工程品质,以完美履约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江阴滨江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团队以谋未来的大局观,在职工心中种下区域滚动发展的企业梦,在黄山路斜拉桥建设中,紧扣“卡脖子”节点,以攻坚斜拉桥合龙节点为突破口,实现主塔、主桥顺利封顶合龙,“澄心筑梦,桥见未来”,中标锡澄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实现项目的滚动发展。此外,无锡区域还探索实践了“轮值业务长”活动,通过在 10 个业务系统开展“轮值业务长”活动,使区域管理团队间互学互鉴、博采众长,共同赋能项目管理提升。

(二)树立一批品质丰碑。公司践行着以品质为砖,以安全为瓦,以诚信为泥的信念,积极参与无锡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了助力无锡城市建设和企业区域滚动发展的“双向奔赴”。先后完成了江苏省首个装配式桥梁工程——无锡凤翔路改造工程、无锡地铁3/4号线、国内最长湖底隧道——苏锡常太湖隧道、国内首座内河全漂浮体系桥梁——无锡宛山湖大桥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并顺利交付使用。目前,公司在无锡区域承揽的在建项目涵盖了公路、市政、地铁等业务板块,无锡区域业已发展成为公司承揽工程专业最多元、项目管理最规范、组织模式最灵活的示范区域,区域内生产经营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而区域内无锡312国道、江阴滨江路、高浪西路、江阴锡澄路等快速化改造工程、无锡地铁5号线等在建项目,也以最昂扬的姿态扎根施工一线,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巩固公司在无锡区域滚动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赢得一片市场赞誉。“敢为人先 行稳致远”是该公司企业文化的精髓,精工建造和诚信履约是公司在工程建设中一贯的追求。无锡区域项目通过对管理模式的不断迭代,对工程质量的精益求精,对责任使命的始终如一,才使得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无锡市场屹立不倒。该公司以专业化管理团队和工程建设的硬实力转化为项目管理优势,致力于为无锡打造美好的城市空间。不仅交付了一批高品质的工程项目,还注重与业主单位的沟通和互动,策划开展了“红杜鹃”主题党建活动、“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主题影展、标准化品质工程建设主题观摩等活动,赢得了各方好评。无锡区域承建项目,先后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2项、江苏省百年品质工程1项、江苏省标准化示范工地2项、江苏省“平安工地”3项,中国中铁杯(金奖)优质工程1项、江苏省“扬子杯”奖3项、安徽省环保示范工地2项、太湖杯优质工程奖1项等荣誉,受到业主和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和认可。

2023-11-30 □通讯员 王昊 激发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424.html 1 3 赋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