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情深意长话南汇

南汇是我的家。她广阔而深沉,恬静而从容,她更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

人们说起南汇,也许首先会想到的是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或许是西瓜中的极品8424西瓜,还有那又大又甜的南汇水蜜桃……

其实,南汇不仅历史悠久,文化也很独特!

“滚滚长江,茫茫东海,江海交汇,折旋而南,泥沙沉积,始称南汇。”老一辈人常说:“南汇是从海里生长出来的。”据考古史料证实,大约130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由于长江水夹带泥沙沿海岸线南下,在和钱塘江水汇合时沉积下来,逐渐形成陆地。南汇这个滨海之地,从南宋以来盛产优质海盐,官办下沙盐场延续数百年。从南宋、元至明上半叶,南汇除了农业就是盐业。从蔚蓝的海水到晶白的粗盐,依赖的是成熟的“煮海熬波”工艺,智慧勤劳的古代南汇人为了开启这座手边宝库的大门,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而一直保存下来的那些老地名:新场、盐仓、六灶、三灶、大团、咸塘港、运盐河……无不和盐业相关。

在惠南镇东门街南汇第一中学东首,有一段古城残垣,南北横贯,外侧砖砌。该城墙筑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以防御倭寇入侵,当时距离大海仅3里。

这段明城墙长约50余米,高约7米。历史记载,明城墙高两丈两尺,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目前,城墙遗址已经被列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南汇古城墙遗址不远处坐落着南汇学宫,它是惠南镇上特别有代表性的历史古建筑。南汇自雍正四年(1726年)建县后,首任县知事钦连感到读书人缺少学习场所,为兴贤育才,于次年购买县城东水关内民田20亩,于雍正五年(1727年)兴建南汇学宫。儒学与孔庙设在一起,故称学宫。南汇学宫包括多个单元的建筑群,除孔庙外,还有明伦堂、儒学署、惠南书院及芸香草堂、文昌阁等设施,都是门墙庭院,各成一体。孔庙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朱门乌瓦,飞檐翘角,气势不凡。殿内合抱四柱,画栋雕梁,具有民族风貌。

1937年,日军入侵,南汇沦陷,学宫内的明伦堂、儒学署、梅花吟馆等均遭损毁。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除仅有躯壳的大成殿外,其余都已荡然无存。

昔日的学宫,屡建、屡毁,天灾人祸,历尽沧桑。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学宫的原址上已相继建成一幢幢教育楼、办公楼、实验楼等教育配套设施,如今也是南汇第一中学的一部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面海而居的南汇人接受了海的馈赠,继承了海的品性——素朴而宽厚,温婉而坚强。明代中叶,倭寇从海上侵入,见物就抢,见人就杀,村庄被焚毁,妇女被侮辱。南汇人民奋起抵抗,自组民兵,实行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抗击倭寇。清代统治时期,南汇人民不堪封建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多次起义反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周浦、新场、惠南等地学生立即罢课响应,声援北京青年学生爱国运动。

如果说南汇民间的地方特色菜肴“老八样”、蓝印花布、清音丝竹反映了南汇人讲究生活的精致一面,那么,以花为媒,以花兴城,以花富民的南汇人,展现的是一种谋求发展、富裕的精神风貌。

南汇是我的家。万亩果园,花木茂盛,青绿色的田野,漫无边际地向远方延伸。在清润的海风吹拂下和温煦的阳光朗照中,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尤其是早春三月,桃花盛开,千里飘香,红红火火……这就是我最美的家乡。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唱出了许多浦东南汇人的心声。南汇有近5万亩桃林,种植面积之大,品种之多,为华东之最,有“桃花源”的美誉。

一条大河波浪宽。南汇的母亲河叫大治河,波涛万顷,连通着浩瀚的东海。大河两岸,那百余里的桃林和铺天盖地的桃花,仿佛置身于紫雾彩霞之中,郁郁葱葱,闪耀着金色的光亮,让你目不暇接。漫步桃林之间,徜徉在花海之中,人们的脸庞上洋溢着热情而明媚的笑容。

如今,一年一度的南汇桃花节早就已经名闻遐迩。桃花节时期,正是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时节,数万人走进万亩果园的桃花村,共同欣赏桃花,闹春景、游览灯光夜市,热闹非凡。此刻,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置身于这如诗般的画境中,真让人陶醉。

说到文化,又不得不提南汇方言了。

“忙塞哉,萨度来(忙死了,好累啊)”“秀嘎么哉,歪塞哉(就这样吧,好麻烦啊)”“轰邪度(风很大)”……无论身在何处,每每听到南汇话,总让人倍感亲切。

方言是一种“地域的神味”。但是,这样的“神味”正日渐消退。南汇方言,和其他方言一样,也在经历消退。随着上海推广普通话,充满了天然的泥土的芬芳的南汇语音,慢慢成了中老年人的“专利”。每次回老宅探望母亲,虽然女儿和侄女也出生在惠南镇上,但从小讲普通话,已听不懂73岁奶奶的南汇话了,需要我们在中间进行翻译。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保护方言的队伍中。

每至新春佳节,南汇人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庆贺,内容极为丰富,类型涉及生产劳动、衣食住行、社会礼仪等各个方面,为兼容并包的城市海派文化,注入了新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内涵。海派特色的乡土文艺在南汇大地上广为流传,已有千百年历史的花名山歌、叙事山歌至今还在一些乡村传唱,《哭嫁歌》作为习俗的组成部分保留至今,南汇浦东说唱、锣鼓书、秧歌舞等民俗文化也正在不断发扬光大。

如今,南汇人借助浦东新一轮开发的号角,依托浦东国际航空城、临港新城、洋山深水港、自贸区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便捷的地铁,也进一步拉近了南汇与城市的距离。桃花已不再是南汇唯一的名片,勤劳而朴实的南汇人,喜欢桃树,美丽的桃花更为家乡增添了一抹亮色。

当然,我还是最喜欢桃花盛开的时候。春暖花开时节,邀上三五好友,赏花、尝农家菜、观民俗表演、说着家乡话……漫步在花的海洋,感受着春的气息,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情深意长话南汇,我爱家乡。

2023-12-07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537.html 1 3 情深意长话南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