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覆盖面更广 规模优势更明显

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将带来哪些影响?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5%,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不断暴露。12月6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将小区、社区、街区列为城市体检基本单元,找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

全面展开,畅通建言献策渠道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城市病”。同人一样,城市也需要定期体检,除患排险。查找交通是否拥堵、学位配置是否均衡、养老设施是否充足、菜市场分布是否便民……

这不是中国的城市第一次面对体检工作。自2018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样本城市、试点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天津、唐山、沈阳、济南等城市作为试点城市进行体检,主要目的是查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试点以来,已建立日趋完善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与以往不同,此次城市体检是在全国范围内地级以上城市的全面展开,覆盖面更广,规模优势更明显。

城市体检涉及城市的各个角落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项复杂的工作如何实施?居民可以怎样参与其中?

根据《指导意见》,开展城市体检工作要坚持城市政府主导,建立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区、街道和社区共同参与,第三方专业团队负责的工作机制。

城市体检要特别注意畅通居民建言献策渠道,切实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专家说,各城市应该通过公众媒体加大对城市体检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城市体检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圈、进车站等系列活动,因地制宜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员群众参与城市体检问卷调查;通过构建社区管理员和市民志愿者代表共同组成的“市民医生”等机制,倾听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与空间建设的需求与建议。

分类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入户水压不足、管线管道破损、住宅外墙漏水渗水、小区停车难……城市体检发现的各种问题能否得到及时解决?

《指导意见》要求强化结果运用,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更新,整治体检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

据悉,体检成果将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治建议清单,将整治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明确整治措施和完成时限。根据《指导意见》,需要限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安全、健康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这类问题要做到立行立改、限时解决。

以重庆为例,重庆分级推动体检成果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在城市层面明确年度更新重点和更新方向,在城区层面确定更新行动时序和重点项目计划,在街区层面对接更新片区策划、老旧小区改造等具体工作,联动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房屋安全普查等专项工作,推进各类问题限时销号。

因地制宜,系统治理“城市病”

当然,全面城市体检并不意味着拿一套标准衡量所有的城市。这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要知道每个城市的情况各不相同,很难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标体系。

在试点中,天津通过城市体检,进一步理顺了城市更新的目标任务,修改完善了《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3—2027)》,将更新项目聚焦到老旧房屋改造、老旧管网改造等民生工程上来。同样作为试点城市,山东济南的城市体检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则聚焦在通过持续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等措施解决社区街区发展问题上。

不同城市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这决定了体检时的侧重点与体检后的整改千差万别。只有因地制宜、求真务实,不断调整完善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发现病灶、诊断病因、开出药方,从而实现系统治理“城市病”的目的。 (本报综合报道)

2023-12-14 覆盖面更广 规模优势更明显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451.html 1 3 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将带来哪些影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