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捧回“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8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
“空中造楼机”拔高城市天际线,“零海拔屋”实现多场景应用……19家单位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雪域高原挑战世界铁路建设之最,在地心深处打造“凝视太空的眼睛”,在世界抗震最高烈度地区问鼎苍穹之巅……五年间累计捧回128项鲁班奖、国优奖。
12月9日,中建三局党委第七次党代会在汉召开,一项项靓丽数据勾勒出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足迹。过去五年间,中建三局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湖北省委、中建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与党同心、与国同向、与民同行,全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主要指标五年翻番,合同额、营业收入分别跨越9000亿元、4000亿元平台,对照世界500强企业标准排名上升85位,蝉联湖北百强企业第2位,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
胸怀“国之大者” 践行“六个力量”
12月7日,中建三局承建的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投入科学运行。未来,科学家们将在这里“仰望”星空,探寻宇宙奥秘。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无可借鉴工法和标准,项目党员突击队从无到有开展技术攻关,仅材料、工序筛选就进行上百次实验,成功在2400米的地心深处打造出33万立方米的探测空间,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这是中建三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当先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主力的生动缩影。
2020年初,中建三局担纲主力,在中建集团的统筹指挥下,2个临时党委扎在一线,24个党支部、32支党员突击队带领4万余名建设者,极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非常时期展现了非常担当。此后,中建三局人又10小时建成全球最大气膜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4天交付上海最大方舱医院——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首批床位,积极参与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累计建成200余个应急工程,打造了一个个抗疫的坚强支点。
从抗击疫情到抗洪抢险,从山火救援到地震救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三局人挺膺在前。
今年7、8月间,京津冀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该局千余名职工星夜驰援,修建堤坝10余公里,开挖、清理河道超14公里,为6万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线,保障他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
顶梁柱,顶得住。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中建三局也交出了靓丽的答卷,五年间共交付40余个冬奥、军运、大运、亚运、全运盛会的场馆及配套工程,提前一半工期建成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建设全球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国家主场外交新高地——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等系列超大型会展场馆,以大国匠心助力大国气度的非凡彰显。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点点滴滴诠释初心。过去五年,中建三局党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赤诚之心建证大国崛起的壮丽画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油“筑”力。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该局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建成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深圳光明科学城、武汉梦时代广场、苏州国金中心、重庆来福士广场等一大批时代地标。
区域协调发展,交通联通是硬支撑。助力交通强国建设,中建三局同样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五年来,该局承建、参建以北京大兴机场、杭州萧山机场、雄安高铁站等为代表的50余座枢纽机场、站房,以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为代表的30余座百米级跨江跨湖大桥,以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武汉四环线为代表的超2300公里公路工程,以沪渝蓉高铁、汉十高铁为代表的700余公里铁路工程,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为代表的300余公里轨道交通工程,助力祖国大地阡陌相通,人流物流加速奔跑。
用脚步丈量大江南北,以匠心勾勒大美河山,中建三局一系列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在今年继续频传“节”报:某高原铁路项目正加紧“穿针引线”,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昌景黄高铁全线试运营,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全线贯通……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建三局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持续为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贡献力量。
五年来,该局聚焦“芯屏端网”,承建全球首个第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在内的国内半数以上大型电子洁净厂房,助推面板、半导体、芯片的研发生产;加力“新基建”领域,承接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数据中心、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等一大批“东数西算”代表性工程。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中建三局把共享的价值标准植入企业发展的坐标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累计参与综合流域治理、城市污水处理、清洁能源类项目近200个,投建华中地区最大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核心项目——武汉千子山垃圾发电厂,中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深隧项目,亚洲最大城中湖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近零碳”智慧公共建筑壹号大厦,让天更蓝、水更青、生活环境更舒心,擦亮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
为推进共同富裕夯基垒石。作为行业排头兵,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带动1.5万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携手40万农民工奔小康,累计培养5000余名技能型产业工人。5年来,中建三局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产业、消费、文化、劳务、教育、党建组合式帮扶,累计投入超1.3亿元助力湖北团风、甘肃康县脱贫,运营的企业乡村振兴生活馆签约逾5000万元,获评湖北精准扶贫突出支持单位,定点帮扶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为保障民生需求贡献力量。从国内最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云南昭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到全国单体最大公立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新址扩建项目,再到湖北唯一省级综合性科技馆——湖北省科技馆新馆,福建首个“民办公助”高校——福耀科技大学项目……五年来,中建三局承建一大批保障房、科教文卫项目,助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不仅在国内,积极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也是中建三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注脚。
五年来,该局经营国别从6个延伸至27个,先后建成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非洲第一高楼——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一带一路”首个交付的文旅项目——马来西亚印象马六甲歌剧院、中国援菲首个成套项目——菲律宾戒毒中心、马尔代夫最大保障房等标志性工程;正在迪拜建设全球最大光热电厂,在柬埔寨建设东南亚第一大机场新金边国际机场……让中国建造成为传递“中国友谊”“中国精神”的靓丽名片。
推动科技创新 引领行业变革
11月1日,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极地科考增压建筑”随“雪龙号”科考船出征南极开展试验。其通过自主研发的室内增压技术,采用高热工性能复合保温体系,可将室内大气压力、含氧浓度、温湿度等关键人居指标调节至平原地区相当水平,改善科考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
该装置脱胎于“零海拔屋”,此前已在高原某项目、酒店、天文台、民居等多场景应用,是中建三局近年来的众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之一。
五年来,中建三局坚定践行科技强国战略,争当建筑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构建起以科技部、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建造院、设计总院、技术中心组成的“一部三院一中心”的科研体系,致力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为推动中国建造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中建三局围绕碳中和、新型工业化、数字化、绿水青山“四条主线”开展科技创新,系列科技创新成果“雨后春笋”般涌现。
今年9月,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轻量化顶模集成平台“空中造楼机”在北京中国民生银行总部大楼项目投用,其在全球首次将大型塔机和安全防护、临时消防、临时堆场等施工设备、设施直接集成于施工平台上,犹如一个空中的建筑工厂,代表着全球超高层建筑顶尖建造技术,被誉为“大国重器”,已助力20余座省市区第一高楼刷新城市天际线。
基于“空中造楼机”技术积累,适用于普通住宅建造的轻量化“住宅造楼机”应运而生,“大国重器”由此“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各地高效建设品质新居。
除了“造楼机”,五年来,中建三局还研发制造了一大批建造利器,持续助力中国建造提质增效——
“5G智能塔吊”将塔吊高空作业转向室内作业,操作环境安全舒适性得到根本改善,且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循环电梯”可旋转180度变换轨道,显著提高超高层建筑垂直运输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造隧机”实现重大危险源、施工质量、工期管理等要素动态融合可视,便于建设者“精准手术”,相较传统管理方式效率提升60%;“造塔机”打破桥塔施工长期依赖液压爬模体系的行业现状,极大提升了施工安全、质量与效率……
如果把智能装备应用比作“强筋健骨”,那么系统性推进数智化变革就是为建筑业装上“超级大脑”和“最强经脉”。
近年来,对标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聚焦工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低、劳动密集性强、作业人员老龄化加剧等行业痛点,中建三局在湖北、深圳等地发起成立多个行业性智能建造产业协作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探索构建“四化一体”智能建造体系,在业内率先发布智能建造体系白皮书,推动中国建筑业向智能建造时代迈进。
在武汉光谷科学岛施工现场,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三局云砼”让混凝土采购送货如同“点外卖”——轻触手机屏幕,自动生成线上订单,处理进度、配送路线和司机位置等过程动态实时可见,2小时不到混凝土搅拌车就能“送货上门”,极大地提升了现场物资采购效率。
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企业和项目管理,提升效能、赋能一线,中建三局还有更多妙招:数字运营平台(DOP)构建起链接市场营销、商务、供应链、履约等业务系统交互的“神经体系”和“大脑中枢”,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使用,打破信息孤岛,挖掘信息“富矿”;企业工程指挥中心具备全景监控、会商系统、单兵巡检、远程协同等功能,可远程指挥海内外2000余个项目,及时响应业主需求,保障工程优质履约;智享·项目级指挥中心作为数据可视化展示决策系统,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实时数据与多维信息支撑,全面提高项目施工效率与管理效能;墨斗IOT物联网平台可接入数万个摄像头和数十种智能设备,打破行业、企业设备生态壁垒,实现协同管控、智慧运维。
在建筑工业化方面,中建三局也走在行业前列,研发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一键下单、流水出产;设立全装配式智慧预制厂5座,预制构件年产量10.26万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自研造厂机,开发高精度测量机器人、智能清淤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
当智能装备、数字化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智慧运维集聚于项目现场,会呈现怎样一种建设图景?
在107国道武汉市东西湖段快速化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智慧梁场,一套看不见的智能系统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现场每一道工序“云记录”到项目的“智慧大脑”。作为湖北省首个全装配式智慧预制构件场,梁场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将生产管理数据汇聚,实现箱梁生产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全要素数字化研判和建造作业全过程记录,节约75%的人力。
在深圳福田水质净化厂二期项目,中建三局通过智承基建运营平台对施工现场进行自主巡检、安全预警、设备运维、工单流转等,助力项目智慧管理,现场效率提升30%。
……
为了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进步,中建三局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联盟等,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协同式创新生态,并组建云构、云居、云家、云采、云科等9家“云”系列公司,负责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
目前,云构大力推进造楼机的市场化应用,实现从摩天大楼到普通高层住宅建筑类型的全覆盖;云居旗下“零海拔屋”通过市场化招投标成功中标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部署重点工程增压建筑;云采旗下“三局严选”商城累计完成交易额超500亿元;云家在湖北大冶、广西来宾实施新农房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改革兴业 奔赴世界一流
今年9月,中建三局投资建造运营的中建科技产业园实现动态满租。作为武汉新城首个5A甲级写字楼所在地,该产业园通过一体化的产业导入,打造了一个聚焦科技建筑、设计研发、金融资本、产业服务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已吸引霍尼韦尔、腾讯云、中船重工、毕马威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在此“安营扎寨”,真正实现了以产促城、产城融合。
走进园区,低碳写字楼畅享舒适办公,丰富商业配套便捷群众生活,五星级酒店公寓让人宾至如归,国内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建筑博物馆带您感受建筑文化的魅力……
该产业园是中建三局党委统筹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之一。近年来,该局聚焦践行国资央企的时代使命,对照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推进“134”改革兴业工程,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大力推进业务优化、模式创新和管理升级,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目前,中建三局已形成高端房建、基础设施、地产及城镇综合开发、生态环保、新能源等10余项业务构成的三条“增长曲线”,相较于五年之前,业务结构更优、发展潜力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
在基础设施业务方面,营业收入迈上千亿平台,提前两年高质量完成中建铁路托管任务,整合后的中建铁投利润总额持续大幅增长;在地产开发方面,整合组建“中建壹品”地产公司,以绿色科技地产模式打造“好房子”,业务拓展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入围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央企前10强;在智慧业务方面,将原安装公司升级为中建系统内首家以数字业务为核心的专业公司,其旗下智能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业务布局落地过程中,中建三局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精准对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各领域创新打造了系列“中建模式”,输出新的“三局方案”。
仅以湖北为例,该局在武汉千子山项目实施中建系统首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建运一体化模式,累计发电2.69亿度,助力打造无废城市;在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打造湖北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为全国管廊行业运营管理提供样板;在湖北“科技强省”战略头号项目武汉东湖科学岛,实施区域开发“社会投资人+EPC”投融资模式,让企业“城市发展合伙人”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推进企业改革,中建三局党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强根铸魂。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开展流程优化,推进“管理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表单化”,梳理业务流程近1600项,着力推进业务全在线,释放管理效能;
——精准识别和清理低效法人机构,压缩管理层级,企业“瘦身健体”效果显著;推进财商一体化全口径成本管控,开展低效无效资产清理专项行动;
——投资云南机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国首批央地国资混改中走出创新之路;推广精益建造体系和飞行检查、天眼巡查、质量百日提升等专项举措,履约品质巩固塑强。
……
一系列指向精准的改革“组合拳”,充分激发发展动能,企业“一利五率”水平达到历史最佳。
为促进改革举措在一线精准落地,中建三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各级党组织密集开展宣贯督导。
“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对内改革”“让创新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强力的‘催化剂’”“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打先锋、当主力。”在2021年6月举行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奋进“十四五”党建论坛上,该局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围绕改革兴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大讨论。
今年2月,中建三局党委组建深化改革辅导团,由3名局党委常委带队分赴全国各地,到75家二、三级单位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改革政策解读和管理实操培训。
今年上半年,以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企业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该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带着“综合+专项”双课题开展调研,形成26份调研报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谋划思路。
在基层一线,以学习型企业建设为抓手,依托工地课堂、“火雷兄弟”宣讲团、“小板凳”宣讲队等载体共开展数千场宣讲,覆盖职工工友20万人次,以“小载体”讲出“大道理”,助力打通改革兴业的“最后一公里”。
……
在奔跑中调整姿态,在拼闯中聚力奋进。近年来,中建三局党委以“1531”党建工作体系,保障深化改革顺利推进。
——坚持党建赋能一线,开展“建证力量·红色基石”“建证匠心·红色先锋”专项行动,打造“党建+”试点50个,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坚持党管人才,着力打造对党忠诚、拼闯争先、本领过硬、作风严实的高素质职业化团队,开展争先楷模评选和专业职级序列建设,形成组织、部门、员工“三位一体”绩效体系,让多劳者多得、有为者有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清廉”三局建设蔚然成风,“勤俭办企”理念融入制度、见诸行为,企业运营管理费用大幅压降;
——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创建各类“岗队区室号”3063个,承办省级以上劳动和技能竞赛44场,举办“青年创客”创新大赛……比学赶超、岗位建功氛围火热。
风帆劲满海天阔,击鼓催征稳驭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勇担央企新使命,锚定高质量发展,加快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表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全体三局人将砥砺初心使命,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通讯员 钟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