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热词三:城中村改造
“三大工程”中的城中村改造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目前,已有162个城中村项目入库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按照拆除新建、经常性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类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城中村改造不可等同于此前的棚户区改造(以下简称棚改)。在覆盖区域上,此前的棚改是全国性的,覆盖大量三四线城市。而此次城中村改造针对的是21个超大特大城市,并与保障房及“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相结合。在改造模式上,此前的棚改多为大拆大建,如今的城中村改造则严控大拆大建,在改造上更为精细、具体。在资金来源上,央行及国开行的棚改专属贷款(PSL)和专项债是此前棚改的主要资金来源。此次城中村改造并未明确要求央行配合,而是要求“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总而言之,大规模拆除、大规模增建、大规模搬迁的棚改规模逐渐回落,取而代之的则是“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的长周期过程。
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能够在有效扩大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估计,全国21个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可以产生直接投资超过10万亿元,带动其他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合计超过25万亿元。目前,广州、上海均已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广州推进广州火车站片区、城市新中轴(海珠)片区、罗冲围片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重点片区进行“统筹做地”试点;上海计划今年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计划到2025年年底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项目全面启动,到2032年年底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记者 孟竹)
热词四:“平急两用”
7月14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中要注重统筹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积极盘活城市低效和闲置资源,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按需新建相关设施。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标准引导和政策支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平急两用”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运营维护。
“平急两用”并非新概念。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广实施公共设施平急两用改造,提升平急转换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现场会进一步明确了“平急两用”设施相关概念:这类设施平时具备旅游、康养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
业内人士表示,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继促进家居消费、强化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等措施后,在扩投资方面出台的又一有力举措。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增加医疗、排水、装修等行业企业发展机会,并对设计规划、材料供应、施工建造、管理维护等产业具有较大拉动作用。专家预计,PPP模式有望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有效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实现政府规划急用场景、民间资本开发商业用途的有机结合。 (记者 时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