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建筑科技

城市地下污水管网修复用上了机器人

近日,在重庆綦江通惠河主污水管道施工点,工人把一个类似遥控车的装置放入地下管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只有遥控汽车大小。“这是我们管道非开挖智能检测‘浮水机器人’,主要用于城市地下污水管网修复。”中建二局西南公司现场施工人员母淞文说。

施工现场,只见机器人放入管道后,地下管网内的图像即刻通过同步到工人的平板电脑上,并马上生出了地下管网检测报告。随后根据检查报告,工人再将修复机器人放入管道,实现了管道修复的“微创手术”。

地下污水管网相当于城市的“毛细血管”,支撑着城市日常生活的运转。对城区雨污水分流管网进行改造修复,犹如做一台大型手术。母淞文介绍道,过去改造管网,通常需要开挖马路,往往出现耗时长、散发异味、堵车等问题。后来,逐渐用上了“管道非开挖智能修复技术”。

“此次运用的‘浮水机器人’是‘管道非开挖智能修复技术’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升级版,它突破了老款机器人不能下深水的局限,可在暗河、沙地沼泽、高淤积等恶劣环境作业。”母淞文表示,浮水机器人适用于直径600~3000毫米的城镇市政排水管道、暗渠、明渠等高水位环境,能够快速抓拍周围环境及缺陷图片,并形成“检查报告”,为后续智能修复“微创手术”提供依据,实现地下管道全过程智能检测修复。

据了解,“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包括智能检测和智能修复两部分。母淞文向记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该技术:首先将“浮水机器人”放进地下管网,为管网做全面“体检”。“浮水机器人”进入管道,启动360度旋转摄像头获取管道内壁全景图像,工作人员在平板上实时观看管道画面,快速抓拍缺陷图片,并形成检查报告。

根据检查报告,先用吸污车把管道内的污水和垃圾吸出,再运用“紫外光固化修复机器人”,把高分子修复材料拖入管道内,使用UV紫外光固化照射,让修复材料在破损的管道内迅速成型,好比给破损的管道内壁穿了一层“新衣”。

母淞文说,采用“浮水机器人”进行检修,比过去节省80%工期、降低三到四成成本,修复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

据悉,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将这项技术用于重庆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成都生物城污水处理厂项目、成都绕城内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治理项目、岳阳长江大保护项目等多个工程,高效率助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通讯员 饶昕昕)

2023-12-28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748.html 1 3 城市地下污水管网修复用上了机器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