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

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

新华社消息 2023年1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12月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

报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系统梳理了《纲要》实施两年多来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

报告显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两年多来,进展情况良好,主要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其中,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有力支撑重点领域发展。报告指出,《纲要》围绕重点领域战略任务提出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两年多来,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统筹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各有关部门各地方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任务台账,加强调度监测,强化要素保障。截至目前,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6项基本符合预期,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战略任务落实。但由于地方政府出资能力下降、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等,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报告还介绍,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投资前两年年均增长4.8%、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2%。交通强国建设稳步推进,高速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两年分别累计新增4250公里、1.6万公里、23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新增13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达到665万台、比2020年增长近三倍。国家水网工程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达1.76亿。

此外,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粤港澳大湾区设施联通和规则衔接不断深化;长三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三区三线”全面划定并分类明确管控要求,省、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陆续编制出台。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群主体形态更加巩固,都市圈建设步伐加快,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向乡村延伸覆盖。

总体上看,两年多来,《纲要》实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十四五”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深刻变化,给全面完成纲要目标任务带来困难和挑战。

对此,报告提出,着力攻坚克难,努力完成主要目标指标。要求进一步完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管控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确保经济加速恢复和保持稳定增长。大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大对未来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投资支持力度。搭建全国统一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引导财政和金融资金精准投向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在用地用海用能环评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标志性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长三角轨道互联互通和港口资源整合,加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严格“三区三线”管控,推动国土空间规划落地见效。(本报综合报道)

2024-01-01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790.html 1 3 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