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开年即冲刺 资金有保障

稳投资,基建仍是重点领域

河南520个项目开工,总投资约2.1万亿元;山东投入1833.48亿元建设首批100个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江西2423个项目获国家通过;安徽首批46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024年伊始,多个省份相继打响重大项目开工的“发令枪”,旨在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增强经济动力的重要抓手,助力新年拼经济“开门红”。与此同时,超十省市已披露2024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为项目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新年项目建设热潮掀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从各地开工的重大项目领域来看,补短板、惠民生的基础设施仍占大头。而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多地重大项目更是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北京地铁1号线支线、人大附中园博园校区、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启动区……近日,北京市丰台区2024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46个项目包含基础设施类18项、民生保障类13项、产业类7项、城市服务类8项,预计将带动投资超500亿元。

在福建厦门举行的2024年新年“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共有6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15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达到25个、总投资530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装备、海洋经济等行业。

当前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得益于2023年底的早谋划、早投资。重大项目的密集开工,传递出今年政府大力推动经济恢复的决心,将通过产业链传导为相关企业带来更多新订单,增加企业收益,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振市场信心。在重大项目带动下,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推动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交通基建仍是重点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各地政府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

1月8日,河北省召开发布会提出,今年该省交通运输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1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将建成192公里、达到8613公里,普通干线公路将建成206公里、达到2.06万公里,将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达到18.3万公里。

四川也提出,2024年确保建成通车高速公路500公里以上,力争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2600亿元以上。

专家表示,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转型升级、加强政策扶持等,来吸引和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和合规性,避免浪费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资金保障有力有效

重大项目落地离不开资金保障。针对如何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近日表示,用好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有效发挥带动放大效应。保持合理的政府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提高投资效益。

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手段。财政部日前表示,根据国务院部署和有关工作安排,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

在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见效的同时,各地也靠前谋划,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近期包括重庆、青海、贵州、甘肃等在内的超十省市已经披露2024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

“为统筹做好债券资金分配工作,争取新增债券早发快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省级财政部门提前启动2024年债券项目竞争性评审工作,组织各地、各部门通过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系统规范申报一般债券项目,择优选取前期准备充分符合发行条件的项目,提出债券安排建议。”黑龙江省财政厅日前发布公告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增发国债资金的快速下达也让重大项目建设更有底气。国家发改委近日商有关部门下达2023年增发国债第二批项目清单,共涉及增发国债项目9600多个,拟安排国债资金超5600亿元。截至目前,前两批项目涉及安排增发国债金额超8000亿元,1万亿元增发国债已大部分落实到具体项目。资金下达后,财政部多措并举加强资金监管,盯紧盯牢项目实施,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确保将资金用出实效。

专家表示,预计2024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有望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目标财政赤字率上调、2023年增发万亿元国债中将有5000亿元在2024年投放使用等因素推动下,2024年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

发挥好投资稳增长作用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表明当前经济修复力度有所放缓,这是2024年初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所处的宏观背景。

2024年,要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发挥好投资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近日表示,要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在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下,继续安排适当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着力提高投资效率。

专家表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基调下,财政支出会保持适当强度,目标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有望上调,进而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并激励和带动民间资本加大对基建领域的投资。

2024年,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随着央地债务结构优化,地方融资条件将逐步改善,中央财政对基建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加大。增发国债资金将在2024年形成实物工作量,提振基建投资增长。另一方面,2023年11月出台的《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将进一步拓展基建投资资金渠道。

(本报综合报道)

2024-01-11 开年即冲刺 资金有保障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918.html 1 3 稳投资,基建仍是重点领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