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营造

增强发展创新动能 坚守“质量第一”理念

质量是立业之本、强国之基,事关民生福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2023年全国“质量月”期间,广东展示了一批智能、绿色建筑项目和施工技术,为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增强发展创新动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提供了一批新经验。

“装配+智造”提高供给质量

“我们创新研发新型附墙顶升系统,在仅200毫米厚的剪力墙上实现单支点140余吨的承载力,相当于1个手掌宽度,撑起3架国产C919客机。”在广州住建系统的“质量月”现场观摩交流会上,中建映花悦府项目负责人向到场的400余名观摩人员介绍项目应用的智慧工厂及智能装备运行过程。

中建映花悦府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广州北站新城宜居生态圈,是中建四局在穗投资开发的首例地产项目,采用新型竖缝密拼全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最高装配率为80.52%。为满足该项目大体量装配式构件吊装的实际需要,中建四局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例集成桥式桁车装配式“云端建造工厂”,即升级版的“造楼机”,可同时起吊超20吨的预制构件,并结合直达施工作业层的井道电梯系统,形成多维立体运输系统,满足物料、人员快速输送需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就是要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据介绍,该项目依托“全装配、大构件、可变空间”的设计理念,不仅为业主调整户型布局提供更创新多元的思路,实现建筑可变大空间,同时,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该体系施工效率更高,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大比例减少碳排放量,实现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融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要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开展绿色建筑量质齐升行动,推广发展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进入规模化增长的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700.44万平方米,深圳、广州等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超过40%。

如何用好装配式建筑优势,赋能建筑工程质量?

位于广州花都的“中建智造”基地,是广州第一个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装配式部件一般采用订单式生产,厂家接收到施工单位的订单,会根据不同的楼栋,设计制作不同的部件模型,构件的尺寸、预留洞口、预埋线管线盒等,工厂都可以提前深化、量身定制,尺寸可以精确到毫米级,各个部件“无缝衔接”,避免开裂、空鼓、水平偏差等方面的通病。

在这种背景下,以“装配+智造”,可较大程度提升施工效率,提升项目智能建造能力,增强工程质量“软实力”,赋能品质提升。

“智慧大脑”驱动质量管理升级

远程查看现场,管线布设、防水处理、插座预埋等100多道隐蔽工序都“透明化”一一呈现……作为广州市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番禺区投资额最大的旧村更新改造项目,里仁洞村首期复建安置房项目迎来数百名建筑行业专家实地“打卡”。

根据《纲要》,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要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

在观摩现场,项目采用工程管理数智平台、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鹰眼”智慧施工监管平台,以“智慧大脑”助力项目品质管控——数智平台通过线上统一规范管理动作,协同线下管理,让工程建设每道工序的验收情况都形成进度柱状图报表;BIM技术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实体展示等方式,将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及操控要点,多视角生动展现,在源头上抓好质量管理,确保工程一次成优;“鹰眼”智慧施工监管平台可实现远程查看现场、实模一致对比、项目过程溯源、在线高效协作等功能,以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技术,不断提升建设质量。

无独有偶,在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中山市级示范项目——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现场,质量工艺展区、安全体验展区、智慧工地展区等多个观摩展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吸引了众多行业人士关注。

在VR安全模型体验区,观摩人员戴上VR眼镜,握着控制手柄,亲身体验施工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场景,切实感受到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同时将AI识别、智能广播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部位中,实时掌握项目现场作业情况,让管理更加科学高效。”项目工作人员介绍。

伴随着质量强国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建筑企业,在不断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作为广州市建筑产业链的“链长”单位,中建四局致力于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打造完整的管理生态链,推动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体系的升级,保障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建设目标的实现。无论是建筑业、规划设计业,抑或是其他各行各业,高效的生产协作配套发挥了协同效益,促进了产业间的联系,优化了资源配置。特别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从一块砖头到平地起高楼,让整条产业质量形成过程“显性化、可视化”,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党建领航 夯实发展根基

企业作为质量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筑企业是质量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纲要》出台,无疑为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近年来,中建四局一公司旗帜鲜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战略一支点”,公司全面实施企业深化改革,优化授权改革清单432项,简化流程116项,持续释放基层管理活力,推动企业战略落地,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一支部一堡垒”,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新成立的2个事业部同步成立党总支,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一番号一特色”,公司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为支部授予番号,提升支部使命感与责任感。项目深入开展“党建+科技”攻坚工程,实施党员“1+N”带队机制,组建党员突击队,在各项工程关键环节,针对施工难点、科技创新点进行全过程管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注入“红色动能”。“筑粤争先”党支部以“广州速度”超前完成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首开安置区建设,“建校王牌军”党支部匠心打造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执信中学天河校区等国内名校,一年创两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国家级创优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级荣誉,项目开始前公司牵头成立了质量创优领导小组,协同各参建单位构建了完善的总承包组织管理体系,从设计、计划、招采管理着手,围绕“绿色、共享”两大理念,做好“管理、文化、科技”三大引领,以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为中心,打造优质项目。通过临设、运输、材料、信息四类服务,为项目总承包管理提供有效助力;通过协调责任、权利、利益、时间、空间五大要素,实现五位一体、协调统一;通过BIM等信息化技术对安全、质量、进度、价值、环保、和谐实施有效监管。运用中建四局“引领、服务、协调、监督”的管理理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标准化制度、奖惩措施、劳动竞赛等,以样板化、标准化为指引,以原材料、设备、防水、幕墙等重点工序和创优管理为核心,运用交底、检查、旁站、监控、PDCA等手段,重点监控质量管理核心内容,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当前,住建部推进工程质量数字化监管,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加快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工作通知》等,促进重点行业质量提升……企业作为质量强国实践主体,不断迎来政策春风,只有立足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围绕《纲要》中明确的新思想、新目标、新路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重在行、强于新,才能在助力构筑新型国家质量体系过程中,实现新作为。作为一家成立已有70年的建筑国企,中建四局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坚持对质量安全问题“零容忍”,以探寻效益和品牌管理为核心,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精益建造水平,引领高质量履约,勇担质量责任,塑造时代精品,为推动广州市乃至大湾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案和智慧。 (通讯员 魏莱)

2024-01-11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3947.html 1 3 增强发展创新动能 坚守“质量第一”理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