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赋能增效,助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届上海现代建筑科技产业化论坛召开

近日,由上海现代建筑科技馆主办的第三届上海现代建筑科技产业化论坛,在上海建筑科技产业园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赋能增效,助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邀请了多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分享产业化视角下的前沿理念和实践探索。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上海现代建筑科技馆理事长陈以一在致辞中表示,基础建设关系到民生,行业的科技含量正在不断提升,希望全行业携手共进,一同推动建筑科技产业化,让建筑业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以及国内城市更新、绿色减碳的发展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原副司长王树平在致辞中表示,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建筑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蓝图,以城市更新为重点,实现存量提质改造。他指出,设计人员需充分掌握产品特性,才能真正设计出好房子,上海现代建筑科技馆为产、学、研、设的结合提供了平台,对促进行业发展很有意义。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作了主题为《勇于创新,为民服务》的精彩演说。他指出,建筑应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并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正在施工中的上海国际体操中心项目为例,他分享了空间设计和节能技术应用的实践经验。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原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刘云作了主题为《建筑科技产业化服务“一带一路”》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产业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世界各国的需要,不仅要革新建筑科技,也需要像上海现代建筑科技馆这样的场所,通过展示和推广,让好的技术得到应用,促进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痛点问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原院长李振宇作了主题为《共享城市,共享建筑》的主旨演讲,分享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担任顾问的共享建筑学理论。该理论指出,大数据、智联网等技术促成了“共享理念”“共享生活”和“共享经济”,而“共享空间”即为承载其诞生的母体。李振宇通过一系列案例,生动阐述了共享空间与共享建筑学的现有实践和未来走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绿色建筑处处长梁浩作了主题为《科技赋能好房子》的主旨演讲,围绕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三个方面,聚焦低碳、健康、智慧、安全四个核心维度,对好房子研究成果作了系统性介绍。他指出,好房子有助于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推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党委书记、副站长罗毅作了主题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旨演讲,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他指出,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不断强化管理机制,以数字赋能提升监管的广度与深度,将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贯穿于建筑领域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作为企业代表,上海钢之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叶红以《“好房子”近零能耗及低碳绿色的探索》为题作了主旨演讲,分享了关于传统围护系统与绿色光伏能源的探索,以及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的“绿色工厂”实践。

上海现代建筑科技馆致力于推动绿色建筑科技研发、展示和产业化,通过与多个行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共建的形式,已建成开放7个展馆,展出内容包含上海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名单和部分作品,以及140余件建筑技术产品和新型材料。2023年共举办了29场行业交流活动和2场专业培训会,自成立两年多以来,相关活动总数已达53场。馆长全先国表示,新的一年将进一步以党建联建凝聚行业力量,并与“红色路线”紧密联系,共同助推建筑建材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同时,深化与行业协会、院校等单位合作,打造设计师成长营基地,起到人才孵化作用,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

自2019年以来,上海现代建筑科技产业化论坛已举办三届。以绿色低碳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为目标,建筑科技产业化论坛通过共商发展议题,引入有益探索,瞄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持续推进现代建筑科技产业化注入了智慧持久的动力。 (记者 陈雯)

2024-01-25 陈雯 第三届上海现代建筑科技产业化论坛召开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052.html 1 3 赋能增效,助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