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建筑科技

数字建造 智能建造 绿色建造

全国首座超一百五十米近零能耗建筑封顶

近日,全国首座超150米近零能耗建筑——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跑出了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的加速度。该项目于2022年4月17日正式奠基开工,仅用618天实现了全面封顶,成为当年拿地最晚、开工最早、封顶最早、建造最快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团队善打硬战、勇于冲锋、敢于创新克服了施工条件差、技术标准高等诸多难题,打造了广州金融城建造速度快、创新成果多、品牌影响大的城市新地标。

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位于广州CBD核心区域,用地面积约674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36层,建筑高度176米,采用钢结构框架及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外墙主要采用单元式光伏遮阳一体化幕墙。项目定位“建筑科技典范、创新总部标杆”。该项目整体装配率高达93.5%,力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大程度实现项目的实用性和功能性,通过建立低能耗设备系统,引入舒适的自然通风与自然光源,打造智慧办公系统,建设屋顶空中绿洲花园等现代科技方式,打造一座面向未来的超甲级写字楼。

近零能耗建筑 光伏遮阳板每年省电65万度

项目建筑高度176米,地上36层,将成为国内首栋超过150米的近零能耗建筑。该项目充分考虑地域性气候特征,在建筑外立面设置遮阳板,集成太阳能光伏板,减少太阳直射同时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整栋大楼使用,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每年可省电65万度,多余的电量还能回输电网。

考虑到广州夏季长的特点,建筑在外立面设置了双层呼吸式幕墙作为太阳能烟囱,太阳光照射双层幕墙形成温度较高的内部热腔,内部空气自然向上流动排出,带动各层的通风口引入新风,在夜间与过渡性季节可代替空调系统,实现节能目标。同时,该项目设计了骑楼、冷巷等传统的岭南建筑技法,采用了大温差供冷、一级能效风机等技术措施降低能耗,并在电梯设置能量回馈装置,回收的电源用于井道照明。

自主研发 探索建造前沿科技

“云端建造工厂”是中建四局推动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科技成果,它利用中建四局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成果——超高层建造智能顶升模架集成平台技术,是由中建四局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层建筑智能装备集成平台。

“云端建造工厂”以“分层分段、流水施工”为理念,由支撑系统、智能装备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模板挂架系统四大系统组成,融合建筑机器人、智能感知、云计算等技术。通过设计可变构件单元,形成“大空间”的办公和休息区域,集成通风降温系统、机器人轨道系统,形成人机协同的类工厂化作业环境,这样既为工人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又加快了该项目整体建设速度。

“云端建造工厂”布置5G基站和分布式中继路由,在多遮蔽、强干扰环境下组建高精度、低时延、全覆盖通信网络,实现了云端建造工厂的实时感知和智能管控。

智能加成 人机高效协同作业

“云端建造工厂”还应用八款智能机器人进行作业。钢筋抓取机器人与转运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钢筋自动抓取、立体运输。开合模机器人实施墙体模板开合作业。混凝土布料机器人、振捣机器人、整平与抹光机器人进行混凝土的精准布料、自动振捣、高精度整平抹光作业。巡检机器人开展立体安全巡检。

自投入使用以来,“云端建造工厂”建造优势得到全面展现,累计完成顶升21次,每顶升一层,最短只需60分钟。施工电梯直达“云端建造工厂”顶部,作业人员搭载电梯可到达任意楼层。建筑工人哪怕在百米高空,只要进入“云端建造工厂”,就可如履平地,轻松作业。

在钢平台底部,设置了办公区与休息区,集成通风降温系统、机器人轨道系统,形成类工厂作业环境。这样既为工人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和难度,又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投入,还加快了项目整体建设速度,实现了核心筒4天一层的最快施工进度。目前,建筑机器人产品已申请专利10余项,在中建四局科创大厦、厦门新会展中心一期等项目开展示范应用。 (本报综合报道)

2024-01-25 数字建造 智能建造 绿色建造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062.html 1 3 全国首座超一百五十米近零能耗建筑封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