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上项目强配套“三大工程”落实进程加快

金融监管总局:督促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本报讯 近期,多地加快推进保障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项目陆续启动,地方两会、地方住房建设会议也加快部署,金融等配套措施不断加强。1月3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的2024年工作会议强调,督促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积极推进地下管网建设。陕西提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1月13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新广州知识城九龙湖核心地段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广州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也是全国城中村改造支持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地实施的“先头部队”。据悉,2024年广州市计划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少于1万套,共涉及12个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8个,通过存量房源转化4个项目;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0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不少于1.8万户。同时,西安确定了首批12个配售型保障房项目计划,深圳市首批13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也集中开工。

除了保障房,城中村改造也形成更多增量投资。浙江提出2024年要实施城中村改造2.7万户;辽宁要在全省14个地级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改造城中村项目51个;四川将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70个。广西南宁市2024年计划新开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4000套,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8个。上海除了明确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还将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等城市更新项目。

从各地公布的2024年住建会议内容来看,多地不再强调“房住不炒”,而将保交楼、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落地实施“三大工程”等,作为今年主要的工作内容。这其中,推进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也被屡屡提及。

从各省市召开的住建会议来看,山东、安徽、河南均提及“保交楼”以及“防风险”,而安徽和山东,则明确提到要“建立以城市为单元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例如,山东提出,建立以城市为单元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一项目一方案”落实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人民银行保交楼贷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强化专项借款循环使用,加快剩余91个保交楼项目建设交付。

安徽提到,稳妥处置房企风险,建立以城市为单元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现“保交楼”入库项目全部交付。

而保交楼压力较大的河南,在住建工作会议提到,2024年要“打好保交楼和征收安置问题项目整改歼灭战”,聚力攻坚、综合施策,进一步化风险稳预期、保民生保稳定。

湖北也在住建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加快保交楼项目建设进度,坚决防止二次停工、再次逾期,完成10.8万套保交楼任务。

“三大工程”各方面配套加速落地。新年伊始,为了破解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存在原址回迁周期长、安置房不匹配、征地拆迁难等堵点,广州首次试点推进房票安置新模式。发放的房票凭证载明房票类型、购房地址、票面金额、政策性奖励金额、使用/兑付期限等信息,可由本人或其直系亲属购买广州“定点入库”的新建商品房源。

金融等配套支持也相继下达。1月2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目前相关部门已指导和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并且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1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强调,全系统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其中提出,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督促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落实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 (本报综合报道)

2024-02-01 金融监管总局:督促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178.html 1 3 上项目强配套“三大工程”落实进程加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