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营造

非遗瑰宝,振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徐永方

史书记载:“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香山帮”发源于太湖之滨的苏州香山,自古多出建筑工匠,擅长复杂精细的传统手艺,被称为“香山帮匠人”。

“香山帮”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水作(瓦工)、木作为中心,同时包含石作、油漆、掇山、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古建筑和园林营造全部工种的工匠群体。2006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艺匠心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主要营造流程分为选址、订样备材料、动土平基、台基、立架、墙体、铺装橼望、屋面、铺地、装折、油漆等,秉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又具有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和区域特色。诸如大量运用太湖石、石灰石(青石)、金山石(花岗石)、尧峰石(黄石)、陆慕金砖等吴地材料,在建筑装饰上以苏式风格的木雕、砖雕、彩画见长,运用巧夺天工的技艺与艺术创意,题材寓意吉祥,造型优美精雅。从江南民间宅第、苏州古典园林到寺庙道观建筑、京城皇家宫殿陵寝,香山匠人营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杰出作品。

技守文脉

1979年7月5日,为继承和发扬“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香山古建)的前身吴县古代建筑工艺公司成立,并于江苏省吴县的胥口、光福、东渚、枫桥、甪直等乡村建筑站召集了技术过硬的泥木工55人组建施工队。40多年来,苏州香山古建参与修缮了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满洲里中东铁路建筑群,南京朝天宫,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南通大生纱厂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苏州香山古建承接了悬桥巷25号(钱伯煊故居,以下简称钱宅)修缮项目。钱宅于1998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明清时代建造,两进六路,规模较大,建筑古朴典雅,梁架线条曲线平缓优美,是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苏式传统民居不可或缺的典型代表。受自然力及后期使用等因素影响,钱宅东路门厅、轿厅、第六进附房损坏,天井被封堵,后期改造杂乱,修缮任务艰巨。

为了重现这一百年老宅的昔日风貌,“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孙小青大师带领“香山帮”匠人对钱宅局部落架,在修缮过程中“以产代训”亲授非遗技艺,根据历史形制复原了宅院格局。

薪火相传

“香山帮”工匠老龄化是一个长期问题,也是这项非遗技艺面临的严峻考验。“香山帮”营造技艺师承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大师代际传承的体系设计,做到从国家级、省级、市级传承人的金字塔式传承体系,老中青人才梯度衔接,各个层次才能对接顺畅。苏州香山古建陆续制定了《苏州园林传统建筑和营造技艺传承香山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细则》《“香山人才计划”师徒的津贴标准及发放方式》,为加强古建筑领域传统工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苏州香山古建所属的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对“香山帮”人才培养高度重视,于2018年启动了香山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确立了六项主要任务。一是建立“香山帮”古建园林营造技法培训基地;二是建立“香山工匠绿色传承”制度;三是建立香山人才培养名录库和人才引进机制;四是建立大师、名师、名匠领衔项目制度;五是建立“香山帮”古建园林营造传承创新平台;六是编制《师徒工作月度表》,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水作、木作、石作、石作、漆作、掇山教学课件及计划。打造了苏州园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人才及设计人才培养平台,擦亮了“苏州园林”“香山非遗”两块金字招牌。

5年时间里,学徒从实训基地的基础培养开始,跟随孙小青大师多次参与了苏州古城保护更新项目和仿古建筑施工项目,从苏州古城32号街坊“桃园”到苏州华贸中心“紫芝园”的施工现场,都有他们授课的身影。其中,“紫芝园”项目以文献上明确记载的唯一由文徵明、仇英设计布画的苏州古典园林——明代的紫芝园为模板建设,主要包括东雅堂、遣心亭、迎旭轩等园林建筑,复现了一座消失了270多年的名园。

作为一家和“香山帮”技艺有着深厚渊源的企业,苏州香山古建正在持续实施“香山人才培养计划”,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发展,不断注入鲜活生命力。

(作者系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4-02-01 □徐永方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209.html 1 3 非遗瑰宝,振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