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旦前夕,《工程管理学报》权威发布了“2023年建筑企业营收200强榜单”。《工程管理学报》由住建部主管,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建筑业协会管理现代化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进入“2023年建筑企业营收200强榜单”,“起步价”是年营业收入必须达到111.54亿元,这一数字,比2022年入门门槛提高了11.54亿元。江苏省海安市的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市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信拓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龙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建筑企业进入该榜单。
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建筑业同样遭遇“寒冬”。但海安建筑“集团军”始终保持定力,迎难而上,承压前行,在加快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上积极探索,初见成效。全年“三板”应用项目建筑面积83.1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南通科达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突出贡献单位”,被工信部认定为两化融合贯标AA级企业,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向住建部申报了装配式建筑可复制可推广技术体系和产品,并获评海安市“绿色工厂”。南通欧力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睿睿防水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卡斯特桥梁构建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这份行稳致远的发展答卷,来之不易、成之维艰,映衬了海安建筑业不断向上向好的稳定内核。
一路走来,我们为梦想寻找并守望一个刻度、感悟一岁的跋涉,用笔墨记录并存档一些瞬间、镌刻一年的高光。
做强创新“引擎”
转型升级“涡轮加速”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重重困难,海安建筑铁军有着这样的共识,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转不过的弯。
“科创之城”蕴涵发展之力。海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不但要发展壮大行业领先的“航空母舰”式大企业,也要精心培育专业领域独具竞争力的“驱逐舰”“护卫舰”式专精特新企业。年初海安市委市政府公布的首批20家“建筑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中坚力量”,被置于发展顶格位置的最重要选项。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战略支撑力更加突出。
为了推动建筑企业锚定“专精特新”,做强创新“引擎”,促进转型升级“涡轮加速”,海安制定了建筑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办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有序推进培育工作。建管部门牵头,举办建筑业转型升级专题讲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加平等国内顶级专家,帮助建筑企业把准行业发展方向,深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助推建筑业有序转型。
政府有为之手拉动,建筑市场引力驱动,海安建筑企业不断调优业务结构,“求新求变”的内生性动力愈发强劲。
苏中集团2023年新签非房建项目60个,占集团新签合同额的40%。江苏合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聚焦国内外环保、新能源工程,承包建设国内外垃圾焚烧与重力储能项目,并向光伏EPC、总承包业务拓展。目前,在江苏如东、甘肃张掖实施的两个重力储能项目顺利推进。苏中集团还成立了和美乡村事业部,立足南通、海安等区域,围绕旧城改造、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等业务板块,打造全新业务模块。
华新集团积极拓展非房建业务,新承接医院、粮仓、厂房等公建项目20个,公建项目比例占2023年新承接项目的35%。
达欣集团则聚力向大型基础设施领域转型,并瞄准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材料等产业领域,创新技术,承包具有特殊要求的厂房建设、园区建设,承建了半导体厂房、锂电池厂房、汽车产业园等项目。
2023年5月8日下午,信拓集团大楼外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公司二楼多功能厅内灯光璀璨、贵宾云集,一场主题为“乘风破浪、再铸辉煌”的升特、党建品牌暨五年规划发布会隆重召开。这是信拓集团的大事,也是海安建筑业的喜事,至此海安共有4家企业获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特级资质企业数位于江苏省前列。
和信拓集团一样,2023年,海安一批建筑企业瞄准资质晋升,转型“专精特新”新赛道。江苏苏中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引进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实现了南通市该类资质的“零突破”;南通宇坤新能源有限公司引进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填补了海安市机电工程施工一级资质空白,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围绕新能源领域布局,坚持做比亚迪等大企业配套安装业务,大力拓展东南亚地区业务,实现业务量稳中有进;江苏欣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拓展新能源产业业务,向光伏发电和储能业务方向转型,新承接工程量比上年增长60%以上。
擦亮品牌“金刚钻”
市场开拓“盾构掘进”
品牌是企业形象、信誉、实力的集中体现。海安建筑企业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
2023年12月10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在北京召开2023年度行业技术创新暨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颁奖大会,苏中集团承建的贵黔国际总医院(贵州妇女儿童国际医院)一标段斩获该奖。
此前,2023年1月,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了2022-2023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达欣集团参建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湖生态环保水利综合治理项目榜上有名。
强烈的爱护品牌、做大品牌的意识,让海安的建筑企业坚守工匠精神,创新技术,精益求精。目前,海安建筑企业已经总计获得46项鲁班奖,“中国建筑之乡”的品牌越擦越亮。除了鲁班奖,2023年,海安建筑企业还获得国优工程奖2项、詹天佑奖1项、中国安装之星1项。
品牌金光闪闪,必须依靠过硬的质量支撑。2023年9月6日,2022年度南通市市长质量奖获奖名单公布,达欣集团获奖。获此奖项是对达欣集团多年来发展成果、质量体系成效、经营管理等方面成绩的高度肯定。
品牌效应促进建筑企业持续做优做强。苏中集团继续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苏中集团、华新集团、达欣集团等3家企业入围“中国承包商80强”。苏中集团、华新集团、达欣集团、信拓集团等4家企业进入江苏建筑业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类”前30名,此外,达欣集团还居于全省“建筑外经”第10位。
做亮品牌,为建筑企业赢得了更为广大的市场空间。2023年,海安建筑企业扩大了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布局发展的步伐。与央企国企宽领域、多方式合作,海安建筑企业迎来新气象。苏中集团、华新集团、信拓集团等企业,与中铁大桥局、中铁四局、中冶建工上海分公司、中交二航局、中铁四院等央企国企开展合作洽谈,苏中集团与中电建建筑集团、华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接了中电建建筑集团北京总部办公楼精装修工程。华新集团与中铁大桥局开展战略合作,新承接了东台东兴高速东沿工程等项目。
跨越山海,万里如晤。海安建筑业走向国际的脚步未曾停歇:苏中集团投资设立的国际工程公司立足印尼、马来西亚等市场,良性深耕,规范运作,完成施工产值2500万元,新签合同额5300万元;达欣集团获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企业资格,先后考察了阿联酋、印尼、沙特等国家市场,在柬埔寨、以色列等国家承接项目21个;华新集团施工的美图实业(泰国)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在泰国顺利开工。2023年,海安建筑企业境外营业额达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4%。
锻造高能“推进器”
助力企业“撞击破冰”
建筑业发展关乎海安整体发展,也关乎海安的民生大事。稳住优势产业的底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全域共识、共同追求。海安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多方聚合发力,护航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扶持不含糊。海安市人民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或奖励或补贴,鼓励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内市场、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力、引进海外人才、培训劳务人员、强化工程款结算能力,同时,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建筑业的支持力度。
在出台政策的同时,海安以建筑业“微改革”为抓手,组建建筑业服务中心,创新成立服务建筑企业领导组,下设市镇两级服务建筑企业专班、政法专班、金融服务专班,在推动复工复产、解决涉法涉诉问题、清理应收账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市级专班及时响应企业需求,奔赴前线,点对点帮助重点企业协调解决运营问题,与属地政府开展会商洽谈70余场次。目前,涉恒大项目已竣工交付37个,复工复产项目100多个,占未完工项目的91%。与此同时,海安扎实开展工程款清收行动,协助建筑企业与业主单位加强沟通交涉,帮助企业清收陈欠工程款约3亿元,并与涉案地政法机关对接协调,顺利解封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25个,解封资金1.6亿元。
让金融血液畅流建筑企业,海安动作实在。海安市政府主动担当,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南通监管分局鼎力支持,有力促成15家银行连续3年对海安建筑企业开展联合授信。截至2023年年底,海安全市建筑业贷款余额达到125.7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0.9亿元。
海安多维服务建筑企业的相关做法,获得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建洋批示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光阴不系过往,江河向前奔腾。未来的海安建筑业必将在时代的浩荡浪潮中融入广阔世界,在通往春天的路上奋力奔跑,用一如既往的勇气、智慧与力量,团结奋斗、不畏挑战、破浪前行。
(通讯员 卢锋 徐培鸿 刘丹)
题图为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贵黔国际总医院(贵州妇女儿童国际医院)一标段荣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