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武英
1月30日,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召开九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行业表彰大会。大会对2023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对2024年度工作提出计划,现场聘任首届30名上海勘察设计大师为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特聘专家,并为2023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获奖项目和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建筑设计技能竞赛获奖者颁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刚出席会议,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及各企业会员代表450余人参加会议。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顾伟华作了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报告。报告对上勘设协2023年配合上海市住建委有关部门落实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选树活动、做好建筑师负责制,成立长三角高等院校(建筑设计类)联盟、开展室内装饰设计师能力评价工作等工作以及2024年协会将开展的“一个指导思想”“三项新要求”和“十件实事”做了简要介绍。
2023年3月15日,上海市住建委启动首届上海勘察设计大师选树活动,并于2023年12月20日公示结果,30位设计师进入公示名单。上勘设协决定聘请这30位大师为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特聘专家。同时还特聘同济设计集团总工程师丁洁民为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总工程师。会上举行了证书颁发仪式。
大会特邀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朱祥明作《风景园林总设计师负责制的实践探索》演讲,以及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章明作《绿色生态、开放共享的城市基础设施》主题演讲。
朱祥明结合自身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剖析了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项目比其他工程项目更需要实行总设计师负责制的原因;详细解读了风景园林项目“总设计师负责制”的定义、架构和运行机制等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总设计师负责制推动风景园林设计项目真正实施落地的实践经验。他还对风景园林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职业素养塑造、人才培养以及团队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章明介绍了自己近几年与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相关的一些项目,他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其本质是一种公共空间,能够在城市中建构起一张人工地表网络,成为城市生活的载体。城市基础设施的复合化、景观化正逐步获得共识,通过全景化空间塑造建筑与环境的暧昧关系,以此建立基础设施与人和人活动之间的联系。基础设施复合的提出能够在有限的用地条件内实现土地节约、公共空间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塑造,完善公共空间网络、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激发使用人群公共活动。
大会最后,张永刚发表讲话说,近两年来,上海市建设交通行业承担了多项民心工程重大任务,在全市19项任务中占比接近一半,比如“两旧一村”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无障碍环境提升、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环城生态公园带及“千座公园”建设等,这其中勘察设计企业作为龙头和先导做出了重大贡献,上勘设协也在如海绵城市、美丽乡村、既有建筑改造、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多个民心项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他提出,未来几年,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区域和五大新城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的加速,为勘察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AI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和建筑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为行业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建筑师负责制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拓展了行业业务的新空间,希望勘察设计行业实现自身提质增效也带动城乡建设事业更高质量发展。
朱长喜代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对上海勘察设计行业在2023年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在讲话中以数据对目前行业的下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表示,新旧动能转换之下往往孕育着新的生机。城市发展已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新城建、城市更新、居住社区建设、推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任务将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推广工程总承包,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推行建筑师负责制,为行业开辟了新的赛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以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面对新的市场环境,行业要适应变化,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瞄准行业技术发展前沿,以科技创新打造“专精特新”的特色勘察设计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出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洼地。二是强化“管理是生产力”的思维,以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支撑企业跨地域、跨行业业务的承揽与实施,管控风险,提高效益。三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管理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发展为基础,开展经营模式创新,高效整合资源,全面提升跨地域、跨行业、跨组织模式承揽业务能力,实现企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