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血管”和“神经”,地下管网对现代城市而言,可谓不可缺少的“生命线”。从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雨水、污水管线,再到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线,地下管网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了低调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当遇到极端自然天气,一座城市的“里子”到底如何,便借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几十年飞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来到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对城市“内与里”方方面面的关注日益细化,地下管网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成为近年来政策提振的一大风口。
城市基建的“里子”工程
不久前,新华社播发《引领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侧记》,高层在提及城市地下管网时称,这是城市的“里子”工程,中国传统是要面子,实际面子里子要一起要,要更重里子。“这个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
只言片语,折射出地下管网的独特与重要。地下管网被称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经”,但凡出现破裂、堵塞等问题,就要对马路“开膛破肚”,维修成本极高。而如果在建设时期做好规划与投资,对城市的顺利运转将发挥极大作用。
如此隐秘却重要,地下管网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基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住建部数据,2013年-2022年,我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与地下管网建设密切相关的供水、排水、燃气、集中供暖、地下综合管廊这五部分总额由2159.70亿元上升至3551.80亿元,占我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例也逐年递增。
从管道规模看,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达110.30万公里,排水管道长度91.3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长度98.04万公里,供热管道长度49.34万公里。仅这四项,管网的长度就达到近350万公里,未来我国每年还将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地下管网系统在以可观的速度发展,但仍存在不少现实问题。近年来,台风、暴雨等原因导致城市内涝频频,引发社会对地下管网排水系统建设的反思。
未来,为提升城市的实际承载能力,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排水管道扩容、燃气管道更新扩容、污水收集处理管网建设、地下管廊等多个方向。以城市排水管道为例,近年来我国排水管道长度快速增长,2013-2022年,我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由46.49万公里快速增长至91.35万公里,在十年内近乎翻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城市排水管道承载力仍远远不足,城市人均排水管道长度仅1.08米。
污水处理管道也有很大更新空间。据住建部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城市和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但我国建制镇的污水处理率尚不及65%,且若只考虑污水集中处理率则更低,我国建制镇的污水管道仍有明显的提升空间。
政策接连释放利好信号
现实需要之下,近年来地下管网的相关政策接连释放。
早在2021年以来,国家便开始密集出台地下管网、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政策。当年12月,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到2035年,城市发展基本适配水资源承载能力。
去年来,与地下管网相关的各类动态依然不断。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明确,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等短板和薄弱环节……
财政方面的支持也在加码,2023年10月24日官方信息显示,中央财政将在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继续加码地下管网相关方面的建设。同年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将继续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县级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明年要达到80%,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启动100个左右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是城市更新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住建部部长倪虹此前公开表示,要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普查,建立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找准城市基础设施风险源和风险点,编制城市安全风险清单。
政策支持与引导下,今年各地都在加速推进地下管网建设。公开信息显示,北京计划在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供热管道等更新任务;云南2025年底前力争更新改造燃气管道3万公里以上;四川成都今年重点推进主城区1157个非住宅排水户内部排水管网治理……
随着城市规模的的不断扩大,地下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专家表示,不论是水、电、气,还是电缆、下水道,城市在不断扩张建设的同时,必须同时考虑地下管网的合理规划与布局。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筹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立法等制度建设,彻底解决广大人民关心的城市内涝、水体污染等“急难愁盼”问题,把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里子”工程。
此外,地下管网建设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从材料生产到设备制造,地下管网建设涉及多个产业领域。这些领域之间将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