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与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正式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与颐和园在数字化建设、合作共建基地平台、相关研究保护与展示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开启新篇章。
在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宋昆,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党委书记、园长李晓光代表双方签订了协议。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围绕颐和园做的最核心、最基础两部分工作:一是以样式雷图档为代表的相关文献档案的整理;二是颐和园古建筑的系统测绘调查。
天津大学在颐和园开展古建筑测绘实习始于1957年。自2005年以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累计投入千余名师生,完成了全园95%以上的古建筑数字化测绘,形成4000余幅数字化的测绘图纸,为颐和园建筑遗产的信息化,及相关研究、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已精选其中三百余幅,合作出版了中国古建筑测绘大系——颐和园卷。
在此基础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持续深化颐和园的历史与价值认知,陆续完成了十余组建筑群的复原研究;承担了多项遗产保护实践项目(颐和园文物保护规划、清外务部公所修缮设计、须弥灵境建筑群遗址保护与修复设计等),有力地推动了颐和园被占用古建筑群的回收、保护与利用工作,也为颐和园系列修缮工程报告的出版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2年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成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组建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在颐和园的密切配合下,围绕水土流失、微环境、彩画褪色、建筑变形、天际线的监测,展开了技术集成与开发,为颐和园的预防性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相关成果获得了2023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2年,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天津大学率先启动学科交叉中心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是首批建设的六个分中心之一,目前已获得教育部批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