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此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对其加以保护。
在这条守护历史、传承文明的道路上,中国五洲集团中兵文保团队这支文保领域的新兴队伍,近年来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为沉睡两千多年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赋予“数字”身份,为六百岁的紫禁城宫殿“把脉体检”,为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清末军事工业遗产迎来“新生”……在全力打造“中兵文保”品牌的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
新技术“唤醒”历史记忆
利用勘察测绘、无损检测探测等技术采集文物现状信息;通过超声波透射、CT等检测手段评估古建筑健康状况;集结各种前沿技术对历史遗产进行信息化全面管理和多元应用……中国五洲集团发挥传统勘察设计单位的独特优势,创新性地将工程测量、工程检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多专业、多学科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前沿科学技术手段与科学设备,有针对性地应用到文物保护工程领域,用专业技术“唤醒”历史记忆,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近年来,中国五洲集团一直致力于在文物数字化和文物预防性保护这两方面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这是我们的特色业务和优势所在。”中兵文保团队负责人刘卫华介绍,在数字化方面,针对不同文物对象的复制、存档、研究、展览展示等需求,从宏观到微观、从本体到附属文物到赋存环境的全要素数字化成果,提供高精度数据采集、全流程动态化管理、全方位多平台展示、多元化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预防性保护方面,建立了从保护对象认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通过无损检测、探测技术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真实反映文物本体的保存状态,为其安全稳定性评估、修缮设计及保护利用等工程提供数据支撑,更为文物的保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其中,中国五洲集团中兵文保团队参与的故宫博物院各类修缮与文物保护工作,作为探索前沿科技与传统遗产深度融合的行业新标杆而备受关注。1988年,五洲文保团队开始为故宫博物院实施勘察测绘业务,开启了彼此的不解之缘。特别是近十年来,在以故宫午门城台监测、故宫基础设施监测、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故宫馆藏文物数字化等为代表的“平安故宫”“数字故宫”“学术故宫”“活力故宫”等重大工程中,五洲集团中兵文保团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传承的新技术路径:一是通过勘察测绘、无损检测探测等技术采集文物现状基础信息,对文物进行安全稳定性评估,形成文物勘察设计综合解决方案;二是通过超声波透射、CT等检测手段查明裂隙发育情况,为方案设计与稳定性评估进行数据支撑,形成文物预防性保护综合解决方案;三是通过数字化采集、管理与应用,形成文物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四是集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一体,对遗产地资源、监测、业务进行信息化全面管理、多元应用,形成信息化管理平台综合解决方案。
(下转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