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启示同行、助推企业品牌之出发点,中设协民营企业分会于2015年起推出民营设计企业综合实力十强和专业十强榜单,以期观察到市场风向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进步,以及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趋势的身影。
2023年十大榜单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悉地工程设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注:年度十大榜单以企业上年度数据为依据
榜单分析
十大企业中,华设、华阳、中衡、启迪和汉嘉是上市公司,分别在交通、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绿色和工程总包领域实力雄厚;天华和基准方中是住宅领域的佼佼者;悉地是公建领域的领先企业;华汇和同圆具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整体而言,十大各具特色,代表了民营设计发展的标杆。那么今年十大企业整体相比有哪些变化?
一方面是意料中的调整。除华设外,上榜其他九家企业收入相比上一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华设以综合交通设计为主业,这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经营情况比较稳健,但在行业变局下华设也表示不再单纯地强调规模扩张,更注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其他九家企业因主业以建筑设计为主,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出现波动也是意料之中。这九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中枢下移,平均下降19.6%和20.0%,技术服务收入下滑程度略超过主营业务收入,此外九家企业的收入差距也有所收敛。
另一方面相对稳健。以连续两年参加排名但未入今年十大榜单的同类建筑、市政行业企业为参照,数据显示这些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平均下降22.3%和22.8%,整体上下降幅度超过十大同行业企业。因此,在头部企业已达到规模体量情况下,整体相比其他同类企业群体更稳健一些。
还有一些现象,在未进入十大榜单的建筑、市政企业中,有近2%企业实现正增长,其中一家西北区域的企业增长达到20%,在行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此外,电力和邮电通信行业企业增长迅速,作为新基建的受益者,面对的形势确实好于建筑和市政行业企业。
整体上看,头部民营企业排名整体保持延续,但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具备规模的企业也面对不小的发展压力,未来如何增加机会、降本增效、激发潜能继续做大做强也考验着企业的发展智慧。
报告也发布了酒店建筑、商业综合体、医养建筑、住宅建筑、文化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城市更新、产业园、办公建筑、规划及城市设计、道路和桥梁、风景园林、环境工程、给水和排水、建筑工业化、机电深化、室内装饰、工程勘察、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等专业十强榜单,有以下特征:
1.大而强:综合实力十大不仅在整体规模上领先,在专项上依然体现了很强的实力。华设获得9个专项奖,在道路和桥梁设计、环境工程设计、机电深化设计、工程勘察、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五个领域拿下专项第一;悉地国际、天华设计分别在17个、13个专项中进入专项前十,并且分别拿到9个、7个专项的前三;所有十大企业至少拿下6个专项前十,基本至少在一个专项中进入前三,15个专项的第一名来自综合十大。
2.头部效应:我们将各个专项十大的1-3名收入总额和8-10名收入总额进行了比较,其中建筑工业化、环境工程、给排水、道路和桥梁设计、机电深化、工程勘察6个专项的1-3名收入之和8-10名收入之和差距在10倍之上;酒店建筑、住宅建筑、体育建筑、风景园林,室内装饰5个专项的差距介于5-10倍之间;商业综合体、医养建筑、文化建筑、城市更新、产业园、规划及城市设计、工程总包7个专项的差距介于3到5倍之间。整体看,即使在排入专项十大企业中,专项收入也有一定差距。
3.蝉联:本次排名中酒店建筑、住宅建筑、体育建筑、规划及城市设计、风景园林、给水排水、建筑工业化、室内设计8个专项依然由同一家单位获得,整体上相比去年十家单位蝉联第一的情况略有所减少。
4.专精:山东省院、山水比德、羿天设计在医养建筑、风景园林、室内装饰名列第一,其中羿天设计已经连续四年在室内装饰专项上保持第一,是全球室内设计巨头排行榜34强;山东省院今年在医养建筑设计领域拔得头筹,与在该领域的长期深耕密切相关,曾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医院建设十佳医院设计供应商”“中国医院建设品牌服务企业”等荣誉称号;江苏省院、华蓝集团、江苏筑森、江苏龙腾、杭州城建、济南市政分别有超过4个专项进入到专项前十,体现了其在专业设计领域的能力。
综上,一部分企业在其擅长的专业领域内攻城略地、持续领跑,一部分民营企业通过重建市场边界,深耕多个专业领域,实现价值创新,塑造自我品牌。
发展建议
坚持发展。面对行业新一轮发展格局,危机和机遇并存,民营设计企业要保持清醒,坚定信心,降本增效,以内部改革形成合力激发潜能;要坚持发展正道,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高质量是持之以恒的发展目标,想尽各种办法提供高价值、高质量的产品;要坚持价值创造,回归价值本源去思考和探索设计在价值链中的定位和价值创造方式,进行能力升级。无论是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专业团队、产品和品牌,还是向产业链延伸,依托设计龙头地位创新业务模式,还是加强加快推进数字化,坚持转型升级的高质量之路才能遇见未来。
提速数字化。数字化是重塑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新动能也是勘察设计行业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经营方式的必然选择。勘察设计企业要明晰数字化价值释放的不同阶段层次,从弱数字化、到中数字到强数字化不断升级。首先是数字化赋能阶段(存量),通过业务、生产以及管理的数字化优化来赋能生产和管理,这个阶段要打通各类信息系统与模块,获取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等方面价值效益,在经营中体现出更好的设计服务质量、更快的服务响应速度、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实现生产运营的优化。其次是数字化使能阶段(增量),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和设计技术融合创新,在工程设计咨询的传统存量市场中升级原有业务的商业价值,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形成新的产品服务,重构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场景,推动新价值的创造。最后是数字化生能阶段(新生)阶段,数字化升能不再单纯聚焦企业自身生产运营效率的优化和商业价值的增量提升,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工程建设价值链、产业链进行全面化、整体化的变革和重塑最终达到生态链接、协同共生的状态。因此,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并不是搭建信息平台就一劳永逸,面对不同阶段创造的数字化价值,勘察设计企业要提前布局谋划,进一步明确升级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任务,促进组织的数字化转型。
走向生态。进入数字时代内外环境更迭迅速,客户需求多元多样,建设新场景涌现,商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价值创造逻辑从设计单环节向一体化、集成化数字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但要实现综合化、集成化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的资源能力,大部分民营设计企业专业、区域局限,人才储备不足,管理能力有限,在价值链的各环节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非能力所及,也非时代所需。因此,设计企业要刷新自身的认知,从关注自有资源到构建生态体系,从占有控制资源到激活整合资源,通过链接、合作、共生去突破和解决自身资源的边界和能力要素的短缺,通过不断衍生关联,配置资源去满足新需求、新场景、新价值创造。构建生态并非大企业专有,“大而平台”和“小而专精”并非有你没我的单一选择,每个勘察设计企业既是自身生态资源体系的整合方,同时也是更大产业生态的参与者,基于战略定位、商业模式及自身优势去占据生态位,通过自身的长板、价值优势协同赋能生态伙伴。对当下处于艰苦时期的民营设计企业,现在更应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姿态参与生态共建,选择合适的平台放大已有资源优势,通过平台共享的资源补齐资源短板,同时也要主动布局建设自有的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赋能体系、面向客户价值创造体系和互利的价值分配体系形成与生态伙伴共同洞察市场、价值共创的整体能力。(中设协民营企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