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建筑当代中国”中国巡回展首展的系列活动在天津庆王府举行。
为了促进RIBA欧洲、英国与中国建筑师之间的相互认知与交流,去年9月,RIBA基于“包容、道德、环保和协作”的战略价值观,以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视角,邀请了11位中国著名建筑师到伦敦参与“建筑当代中国”展览,围绕着中国建筑实践在过去的30余年里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及面对着存量时代的转变等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建筑旅程。33个参展作品类型多样,涉及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灾后重建、环境整治等当下实践中的重要议题。它们一方面展现出了各位建筑师针对不同条件和需求,以各自方式所进行的探索、给出的回答,另一方面,也呈现出21世纪中国建筑的独有特征。
天津是“建筑当代中国”中国巡回展的第一程。该展览由天津市建筑学会与RIBA联合主办,华汇设计HHDesign、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与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由RIBA伦敦展的特邀策展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华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建协竞赛委员会委员(UIA-ICC)、《城市·环境·设计》总编辑、《建筑细部》主编孔宇航联合策展。该展览自2月下旬至3月12日在天津庆王府展出,以丰富的影音图像及模型作为展示媒介,开放给社会各界。
“建筑当代中国”中国巡回展首展系列活动包括邀请参展建筑师参加“天津站”沙龙活动,并参加由天津市住建委特别组织的“天津市城市更新”院士专家座谈会,与天津市建筑界人士代表、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委员一道,深入讨论,共谋更新、共商发展、共献良策。
2月29日,沙龙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级巡视员路红女士主持。活动现场邀请到了八位参展建筑师,分别是崔愷、王建国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向北、任力之、李立、董功、薄宏涛、孟凡浩六位大院总建筑师和独立建筑师代表,及其团队人员;两位策展人李华、孔宇航;天津市建筑学会的领导以及理事单位代表,RIBA中国代表,以及天津建筑业界同行专家等,共襄盛举。
李华女士针对从英国到中国的策展过程、对参展建筑师的选取以及展览的背景和定位进行了介绍。她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向国际社会展现出中国建筑和建筑师的特点,以及中国从大规模建设向存量转变的时期中,中国建筑师对文化的多样性思考。
王建国院士代表参展建筑师,对天津建筑学会、RIBA、华汇设计等承办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认为,此次展览关注的问题涵盖了生态、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等世界性议题,这些参展作品则是在建筑的层面讲述中国的故事,将中国建筑界的现状和成果呈现给世界舞台。
主办方代表RIBA中国区发展首席吕慢女士代表RIBA英国总部,向崔愷院士颁发了参展证书。
随后的沙龙对谈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个环节由孔宇航教授作为主持人,以“建筑实践与城市更新”为主题,邀请崔愷院士、任力之、董功、孟凡浩、黄文亮、谌谦进行对谈。各位专家从个人经历和实践作品出发,探讨了关于中国社会从增量发展到存量更新的历史性阶段的见解,并以大建筑学科为背景,提出了众多富有建设性的设计方法和建议。
第二个环节由李华教授作为主持人,以“中国建筑与建筑师的国际化”为主题,邀请王建国院士、李立、李向北、薄宏涛、赵春水、张春彦进行对谈。各位专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国际建筑界的对话历程,以及中国建筑话语在世界语境下的变化,探讨了中国本土建筑与世界建筑界的辩证关系,为未来中国建筑走向更理性的国际化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当天下午,参展建筑师及部分与会嘉宾受邀前往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与天津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一道,参加了由天津市住建委特别组织的“天津城市更新院士专家和代表委员恳谈会”。 (华汇设计、城市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