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杭州展”闭幕

展示近年来各地城市更新实践案例

□本报记者 吴真平

4月22日,持续了20天的“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杭州展”落下帷幕。此次展览以区域为线索,分别展示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gad杰地设计、筑境设计、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line+建筑事务所、任天建筑工作室、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参展单位在浙江、江苏、上海、北京、陕西、广东、重庆、江西、安徽等地共计47个城市更新实践案例。

该巡展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院士发起,旨在展示近年来城市更新实践中的重要作品和设计理念。杭州展为该系列巡展第四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场馆——小河公园2号仓库,是工业遗址更新和历史景观重塑的典型作品,既有场所的代入感,更具在地的体验性,也是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合作的城市更新项目。小河油库的改造以“织补城市”为出发点,以“网”的概念,营造“云棚”,在织补城市空间脉络,连结油罐与仓库、新与旧、水与陆地的同时,探索民本视域下城市更新在地性的更多可能性。

作为杭州展联合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浙江为起点,一直在探索城市更新的在地模式。该院首席总建筑师董丹申引领提出了“民本视域下城市更新的在地共生”设计理念。此次共有16个代表作品参展。例如,杭钢遗址公园以“平衡建筑”为理念,深拓城市更新的实践工作,着眼于释放城市存量,激发空间潜力,将杭钢工业遗存与新兴文创业态结合,营造出一个集工业记忆和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为一体的城市公园。王户村村民之家通过空间模式和建造模式对传统民居的转译,将历史记忆赋予到建筑中,来延续原有的原型。它弥合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持续生态地与自然社会相处的方式,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合共生。

gad杰地设计在城市更新领域的3个实践作品:上海黄浦区HP-23-II街坊更新项目、黄浦区老城厢金家坊地块、士林华苑二期地块受邀参展。gad的参展实践集中在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且多为大规模的开发式设计,相较于印象中“针灸式”微小的城市更新,其现实的规模、密度、经济要求,以及不同类型 (优历、文保、保留、一般历史建筑)的混合,保护措施包括修缮、改造、新建等,同时要符合上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发展愿景,让区域再现活力并具有可持续性等目标,都对设计提出了更极限的诉求,并严格限制了可使用的“设计工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作品——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街区环境更新以及平安大街街道更新案例,回应了老城保护更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建筑师如何跨越专业边界,逐步深入到城市公共空间之中,从现实问题入手,不断改善身边的生活环境质量,塑造更多有温度的场所,回归基于日常的地方性。

line+参展作品“丽水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宁波象山石浦渔港古城活化更新”以浙江县域为实践对象,探讨在地性与时间性维度下城镇更新的建筑策略,以可持续的建筑理念赋能地方发展。

筑境设计也展出了近年来在杭州、上海、重庆三地的城市更新实践中的作品和设计理念。

本次巡展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愷认为,城市更新是一个城市进化的过程。城市更新应该是有机的、持续的、长期的——而不是三年大变样。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但设计中的探索、阶段性的总结和分享仍然很有意义。可以说,它不仅是城市建筑环境的持续更新,也是建筑师与相关合作者们社会认知和专业水平的更新,是建筑师成长的过程——而不仅是一个工程。城市更新就是要建筑师与城市为友,长久陪伴。

2024-04-22 吴真平 展示近年来各地城市更新实践案例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4884.html 1 3 “本土设计——城市更新巡展·杭州展”闭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