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2023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要求全国12个高风险债务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外),2024年不得出现新增项目!以往项目中,总投资完成率低于50%的,原则上将缓建或停建,项目总投资虽然超过50%但存在重大问题的,不得续建。12个高债务省市包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
2月初,就连上海这样的头部一线城市也传出要暂缓商场、办公、产业、研发等项目的审批,要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不再搞大拆大建。
这些信息让本就寒气逼人的建筑行业变得更加冰冷刺骨。行业内的一些管理者也在与笔者探讨这些规定会对建筑业造成的影响,当然,这些规定肯定是利空建筑业市场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并非完全是坏事。
一、对这些区域的企业影响:从犹豫不决到毅然决然
当看到这些信息时,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今年的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业务集中在这12个省市的企业,市场营销端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是的,确实是这样子,但是我们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政府为什么要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这12个省市的债务风险太高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化解。那么在债务如此之高的这些地方做基建项目,这些项目的进度款比例、项目利润、工程款项回收、业主资信等方面会有保障吗?大量、长期做这些项目,肯定会对企业的利润、现金流造成致命性的重大影响,这样的项目不做也罢。
对于主要业务集中在债务高风险省市的企业来讲,如果不做这些项目,企业就会面临无活可做的局面,做这些项目,就会让企业越陷越深。做,是饮鸩止渴,不做,是面临生死,到底该怎么办?
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被毒蛇咬伤了手指,马上就要毙命,在这生死关头,有两种选择摆在他面前:一是喝另外一种毒药,以毒攻毒,这种毒药虽然能够化解蛇毒,但是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很大伤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会在三个月内历尽痛苦的煎熬,进而毒发身亡;二是断臂求生,将整个手臂砍下来,彻底阻断蛇毒。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在做选择时,我们可能要问的是,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三个月内我们能不能及时找到新的解药?这三个月的煎熬有多痛苦?
我觉得这个例子和现在的很多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处境很相似,这些建筑企业必须在规模和质量之间做出选择。以目前的建筑行业形势来判断,以毒攻毒的方式,你在“三个月”的生命延续期内是很难找到新的解药的,这种情况下还不如“断臂求生”,牺牲规模进行自我瘦身,追求质量。
其实笔者在给建筑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都会对区域市场的机遇与风险进行分析,建议企业放弃债务风险高的市场区域,我们咨询机构是建议,企业自身才是决策和执行。基于现有资源、路径的依赖,企业会面临着艰难的决策,要不要放弃原有的高风险市场?
但是,现在这些规定的出台,让身在这些区域的企业由主动的选择变成了被动地接受,现在是没有了选择权,你想做这些项目也没有了,这些企业被逼到了不得不断臂求生的处境。
我觉得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这些规定让企业毅然决然地做出选择,不允许再拖泥带水,避免了温水煮青蛙的情况。
二、对非这些区域企业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
一些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区域不在这12个省市,这些企业认为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我反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个规定对这些企业而言是绝对的利空。
因为在债务高风险省市的企业市场空间被挤压,会被迫将业务区域转移到其他市场,这必然会导致其他区域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些企业为了活下去、打入新市场,很有可能会采取非常规手段进行业务开拓,比如牺牲一部分利润、现金流等,这样就会对原有的市场秩序造成很大的冲击,让市场变得更卷。
三、理性看待:建筑行业洗牌、出清不可避免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就提出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顶峰,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未来增长不再,“十四五”期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加剧。行业内的管理者应该也有很深刻的体会,“十四五”以来,建筑业市场的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项目(特别是优质项目)变少,业主资金状况恶化,业内企业深受现金流困扰等等。所以,建筑行业的“凛冬”不是因为这个规定的出台才到来。
疫情期间的封控,让建筑业供应链系统瘫痪,在建项目无法组织资源进行正常施工;地产企业的暴雷,让以地产类房建业务为主的企业深陷其中,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业主资金短缺,让建筑企业深陷现金流困扰……和这些事件一样,严控新增基建项目,暂缓商场、办公等项目审批的规定也只是建筑行业洗牌、出清大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洗牌、出清的进程。
当你清晰地认识到建筑行业未来洗牌、出清的趋势不可避免,企业的优胜劣汰是建筑行业、也是每个行业的规律的时候,对于这类事件你就不会觉得大惊小怪,从而坦然面对,因为这些事件是大进程中的偶然,也是必然。你需要考虑的是在这个进程中,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
(本文作者单位系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