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设计

推动遗产保护研究发展

“守护与成就 我们的20世纪经典”论坛在天津举行

4月27日,“公众视野下的20世纪遗产——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20世纪建筑遗产活化利用城市更新优秀案例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指导,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等单位主办。

天津大学长期致力于推动遗产保护研究发展,为了更好地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共同探讨20世纪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城市更新,天津大学作为指导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本次研讨会“分论坛二:守护与成就 我们的20世纪经典”,邀请国内建筑遗产保护专家与代表,围绕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分论坛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宋昆主持。首先进行的是五位业界专家代表的主旨发言,他们针对工业遗产保护主题进行理论、发展历程、实践利用案例等多方面的阐述,共话20世纪建筑遗产活化利用发展。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谌谦从三方面进行探讨: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工业遗存价值评估的实践研究、价值研究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他提出:工业遗产应挖掘人文价值,赋予新时代的意义,延续其生命力,不止于“20世纪”。同时分享了工业遗产利用实践案例:天津第一机床厂活化利用、大沽船坞保护、天津河东热电厂改造等项目,通过详细描述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城市景观价值、综合利用价值等,具体描述工业遗存的保护更新策略。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柳肃主要讲述工业遗产韶山灌区工程,重点讲述其工程概况、工程特色、组成部分、工程现状。在他看来,韶山灌区工程作为20世纪中期特殊年代简陋条件下,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创造奇迹,是水利灌溉工程的典范。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委会委员张松主要讲述欧洲城市保护相关文件简介、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观念要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部分内容。通过阐述《欧洲文化公约》《古比奥宪章》《巴斯建议》等内容,回顾世界各国对于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通过强调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期全面推进遗产保护发展,迈向可持续的城市。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伯英从20世纪建筑遗产中的工业遗产引入话题,重点讲述合柴1972文创园的设计思考。他详细阐述项目源起与设计发展过程,通过分析项目区位、周边环境、历史沿革、项目现状、项目定位,并对合柴砖拱壳厂房专题研究,加固原有结构,扩建新建筑区域。项目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由区属国有企业为片区土地一级整理单位,将公益性项目建设等作为土地上市条件,确保片区更新改造后公共服务有提升、公共空间有增加、公共环境有改善。

天津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文保院院长张志成分别从城市体检先行、城市规划统筹、城市设计引导、城市更新底线四个方面讲述城市更新。通过阐述天津市对于第三棉纺厂的复兴、法国银行的地砖修复、民园西里屋面维修纪实、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墙面的解决方案四个改造方案具体内容,作为房屋鉴定建筑保护利用中心守护与成就的工业遗产。

随后的沙龙座谈由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胡燕主持。在沙龙座谈中,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遗产保护实践,结合自己对于遗产保护的理解,对其进行深刻阐述。通过多位学者的交流与思想碰撞,专家们共同绘制了一幅关于如何维护、传承并活化利用这些宝贵建筑遗产的综合性策略图景,旨在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24-05-06 “守护与成就 我们的20世纪经典”论坛在天津举行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413.html 1 3 推动遗产保护研究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