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与戴森联合举办的“设计助力可持续未来”主题活动在上海交大设计学院云境厅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学术、工程与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戴森国际设计大奖获奖团队等众多嘉宾莅临现场。他们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可持续设计的长远发展趋势与路径。
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助理教授谈欣洋主持。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曹永康出席活动并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车生泉作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生态设计》主旨报告。他强调,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所导致的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可持续生态设计已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应从城市雨洪,城市热浪,生物多样性降低,空气污染,碳排放,风暴潮等方面来思考以气候适应性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生态设计。车生泉通过分享团队对于“气候变化与韧性城市”“人居环境与健康”“生态服务与生物多样性”“水环境与生态”“数值模拟与大数据”这五个方面的想法和案例分析演绎对于可持续生态设计的理解。同时也指出以“人与健康”“人与环境”“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为导向的研究将是设计研究的一种趋势,也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韩挺作题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医疗健康产品设计研究》的主旨报告。韩挺提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在医疗健康领域显得尤为重要。从人的视角出发,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尊重个体、保障权利,提升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从环境视角看,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机器学习和传感器技术的引入,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环境传感器理解医疗活动,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该团队在构建智能化健康产品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诊断相结合,将先进的科技应用于疾病辅助诊断、治疗评估、预测预后及康复过程,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医疗体验。韩挺最后提出通过可持续设计理念,共同构建一个以人为本、有韧性的、可持续的未来,一个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协同的健康未来。
戴森设计大奖是一项国际性的设计与工程大奖,旨在嘉奖、鼓励和启发新一代的工程师。戴森设计大奖已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400位年轻工程师颁发了超过100万英镑的奖金。
戴森资深制造工程师朱利安·邦德在《戴森如何致力于培养与驱动未来发明家》的报告中,从戴森的工程和设计理念切入,向现场观众分享了戴森在设计创新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如何从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忽略的问题出发,同时兼顾如何利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更出色的产品性能。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可持续创新理念,并期望以此驱动更多的未来发明家,戴森特别设立了戴森设计大奖,并增设可持续发展奖项。此举旨在激励更多大学生,以可持续理念或方式进行发明创造。
以“可持续设计的本地实践和国际视野”为主题的圆桌讨论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由谈欣洋主持。五位座谈嘉宾围绕创新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持续设计的趋势与挑战,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
此外,2023年戴森设计大奖“国际可持续发展奖”获奖者陈海锋和肖璨作可持续创新设计获奖案例分享。
(交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