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明确“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在业界看来,这释放出加快发行使用好政府债券,保持稳增长支出强度的信号。
有专家指出,预计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在内的多路资金将合理安排发行节奏并加快下达、聚焦重点。
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年内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已达到7224.48亿元,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2月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共计3465.88亿元,为年内单月发行量最高的月份。而从季度维度看,今年一季度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为6341.24亿元,较2023年同期(13568.29亿元)进度偏慢。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在4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一季度发行规模小于往年,一方面是以往年度为应对疫情冲击等特殊因素影响,加大年初发行规模,另一方面也与地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冬春季节施工条件、债券市场利率等因素相关,同时也在提高专项债项目质量、加强项目前期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体看全年发行规模总体仍然是符合预期的。此外,王建凡还提到,将“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
在专项债审核方面,国家发改委近日称联合财政部完成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筛选工作,共筛选通过专项债券项目约3.8万个、2024年专项债券需求5.9万亿元左右,为今年3.9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坚实项目基础。专家认为,后续专项债券发行料提速,将推动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2024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优化调整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将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领域纳入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增加“独立新型储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引导地方加大对“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5G融合应用设施”“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普通高校学生宿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谋划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带动效应强、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重大项目;将“保障性住房”等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对于政府债券后续的发行使用情况,专家预计二季度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会开闸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也会显著加大。这将为基建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也意味着短期内基建投资增速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月份至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今年以来,各地区加快增发国债项目的开工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1月份至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去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仍是主角,2月底前资金已全部下达地方,并要求于6月底前使用完毕,这也是基建好于预期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尚未启动发行,专项债券发行进度也慢于往年。在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之后,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二季度将会启动发行,新增专项债使用进度也会加快,但重心或后移至三季度,形成资金滚动接续的局面,避免集中供给给资金面造成较大压力。
王建凡在近期国新办发布会上称,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优化政府投资节奏和力度,指导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专家看来,预计二三季度专项债发行将明显提速,但节奏可能相对平缓,重点在投向领域上下功夫,推动其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