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水泥网主办的“水泥经济50人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识变局、解困局、谋发展”。
此次“水泥经济50人论坛”邀请了水泥行业里有影响力的50位经济人物包括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会长乔龙德、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肖家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中国建材新天山水泥副总裁刘宗虎、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忠虹、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维等,大家共聚一堂,旨在针砭“泥”弊,在水泥行业困难时期积极为主管部门、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战术决策出谋划策,提供新的智囊团意见和方法,助力形成全新的水泥经济生态。
2023年全国水泥产量20.23亿吨,同比下降5%;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由去年年初的141点下跌到年末的113点,期间累计下跌20%。2023年全行业企业利润总额仅有320亿元,同比降幅超50%。如果扣除骨料、海外、环保、投资等业务收益,行业利润微乎其微。与会者纷纷认为,目前水泥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可以说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水泥行情如此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水泥行业下一步如何生存与发展?与会嘉宾进行了热烈探讨,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大家普遍表示:一,要理性认识行业形势。水泥需求下行趋势无法逆转,十年之后,水泥需求大概率下滑到10亿吨左右,水泥行业要积极借鉴国外水泥行业的经验和做法。二,打价格战解决不了当前困境。通过价格战把落后产能淘汰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小企业不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心态去扰乱别人的市场,大企业则应该肩负区域市场的引领作用,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态势。三,要坚定执行错峰生产。尽管错峰生产执行难度越来越大,但目前没有比错峰生产更好的办法来缓解供需矛盾,水泥企业要继续坚定执行错峰生产,还要不断优化错峰生产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四,要持续不懈去产能。产能过剩一直制约着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水泥行业一方面要严禁新增、禁止以技改之名扩大产能,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市场和政策两轮驱动,加强能耗双控、碳指标等相关标准考核,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五,要坚持转型升级。在数字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方面,水泥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下足功夫,持续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