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沈玮
王孙骏,全国BIM大赛评审专家、上海BIM专家库专家,现任上海建工五建集团工程研究院BIM与信息化技术研究所所长。他和团队曾为上海中心、西湖大学、西岸华鑫金融中心、徐家汇体育公园、冰雪之星等30余个重大重点工程提供BIM技术服务,荣获各类BIM大奖30余项,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在上海建工五建集团工程研究院的大团队中,王孙骏和所在的BIM与信息化技术研究所团队是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青年团队之一,他们以永不懈怠的韧劲和日复一日的干劲积极投身BIM与数字化技术领域,曾为企业承建、参建的30余个重大重点工程提供BIM技术服务,累计获得各类BIM大奖30余项。成绩背后,王孙骏清楚地明白,“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获”。这是海量的实践,是枯燥的数据,也有难解的问题;是时刻都挂念的工作,是每天穿梭于工地,也是心中追逐的那束光——参与服务的标志性建筑群点缀着城市发展的灯火,而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和步伐持续点燃着自己心中的信念之灯和担当之灯。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王孙骏工作中的日常写照。2017年,由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承建的上海西岸华鑫金融中心项目系出名门,设计师是普利兹克奖得主妹岛和世,该项目也是她在中国首个大型公建作品,为集办公和商业为一体的崭新形态的综合设计。由7幢相互连接围合而又相对独立的扭曲建筑组成,别致的造型犹如一群舞者在翩翩起舞——整个项目的各单体结构特别是外框架柱均为斜圆柱,且各框架柱倾斜方向及角度均不相同。同时,各立面均为无规律曲面变化,单体立面还呈现外倾、内倾及先外倾后内倾等多种情况。整个项目共有1359根斜柱,没有一根柱子是完全垂直的,也没有一个柱子的倾斜角度是一样的,上万块玻璃幕墙也无一相同,成为了上海徐汇滨江地区“新地标”。为此,在王孙骏眼中,遇见这个项目是幸运,更是挑战。为了让扭曲的建筑形态更显轻盈,整个结构体系需要尽显“细柱薄梁”的设计理念。为了确保这一复杂建筑设计效果的实现,王孙骏加入了项目技术攻关团队,建立了传递复杂测量数据的“BIM协同数据”平台,完成了以BIM技术为基础的跨专业深化设计,优化了钢筋梁柱节点、幕墙埋件等内容,有效提升了工程一体化水平。为了更精确地反映现场建筑结构,将模型精度从LOD300提升至LOD400,并加入了钢筋分布,有效减少了钢筋与钢结构碰撞,提升了施工效率,也为运维留下了精确的模型数据。同时,针对聚焦异型旋转扭曲建筑的测量定位难题,王孙骏经过与技术、施工团队针对每个梁柱节点不分昼夜地进行细致研究后,决定开展异型混凝土结构一体化施工的技术研究,配合项目团队建立了基于BIM的跨专业三维测量体系,解决了异型柱模板的三段式设计施工安装、异型柱排架支撑体系的设计及运用、扭曲立面的脚手架优化和施工等技术难点。
上海市重大工程徐家汇体育公园项目总建筑面积115487.7平方米,包括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改造及新建体育综合体三个单元,保留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主体建筑并进行内部改造,新建地下体育综合体、地下车库及下沉式广场等。在项目建设中,王孙骏和团队承担起整个徐家汇体育公园项目的全部建模和深化工作,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真实还原了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的坐标数据,特别是对内部结构构造、建筑节点、机电管线分布等进行了三维建模与深化,并反复模拟了其拆除、加固、改造与新建的施工工序,辅助项目解决了大型公共建筑场馆更新改造工艺难题。围绕BIM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形成了既有建筑三维建模数字化建造技术、改扩建体育馆工程综合管线碰撞分析检测技术、复杂场地及复杂工况穿插施工过程模拟策划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成套的数字化综合应用技术服务,还先后获得了第十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建筑工程二等成果、上海建筑施工行业第八届BIM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第三届上海市钢结构行业BIM技术大赛一等奖等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与地方级BIM奖项。
这些年,王孙骏的岗位在变,但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的底色从未改变。他深知,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即使辗转服务于多个项目的BIM数字化咨询服务工作,他依然坚持在科研一线深耕细作。王孙骏主持或参加重点科研项目课题8项,申请专利43项(其中,授权专利12项),参加标准编制3项,参编《数字化施工》等著作2本。作为上海市经信委工业互联网专项《建造工程智能化建造及控制平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在实现设备、环境、人员、材料实时监测的基础上,王孙骏主持研发了工程小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多场景施工数据联动分析与预警,并借助自研智慧管理平台提出了多控制目标的预警算法,有效提升了工程现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在上海市科委《临港冰雪之星智能化建造技术工程示范》中,针对工程双曲面滑道标高变化大、复合滑道施工工序复杂、奥运级滑道建造标准高的难题,他研发的基于BIM的曲面滑道成套建造技术为异形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此外,在深入研究国内建筑行业机器人、管控平台等技术的基础上,王孙骏提出了适合上海建筑施工特色的成套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承接了多个智能建造咨询服务订单,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生产力。后续,他和团队将持续将创新与实践实现紧密结合,致力为企业探索更多落地、高效的智能建造装备与技术。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沉着睿智、厚积薄发、追求卓越不仅是王孙骏在工作中的奋斗底色,也离不开企业的良好育人理念赋予他的底气。近日,在一路捧回上海市第一届“数建杯”数字城市建设成果赛特等奖和个人“领军英才”这两份荣誉证书和奖牌时,王孙骏坦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感谢五建集团和工程研究院赋予的宽广平台和大力支持。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工程研究院已把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而我和团队也将继续为愿景和使命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