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脏乱差的背街小巷,蝶变为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巷客厅”;长期闲置的“边角空地”,开辟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口袋公园;落灰蒙尘的“工业锈场”,改造成时尚前卫的“城市秀场”……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展现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成果,也记录着城市向魅力宜居焕新蝶变的足迹。
作为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辽宁省沈阳市通过构建“1+5+5+N”推进体系,即以城市振兴发展为愿景目标,实施社会民生保障、产业经济振兴、人文魅力彰显、绿色生态优化、韧性智慧支撑5大行动,落实践行“两邻”理念、更新低效空间、传承文化根脉、留白留璞增绿、完善基础设施5项策略,制定涵盖街路更新、老旧厂区、老旧商圈、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N项更新任务,从过去单一的物质空间改善转化为全域化城市资源高效整合协同利用与价值转化,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当前,城市建设管理已从“粗放式发展”进入“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沈阳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秉持“高品质、精益心”,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
走好城市品质更高、城市颜值更靓、产业结构更优、城市魅力更具吸引力的城市更新进阶之路,沈阳一往无前。
城市功能“更新”
建设幸福宜居家园
幸福教育课堂内,学生们学习特色课程、科普大学向老年居民讲授知识、梧桐书房传出读书分享会的朗读声……进入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随处可感受到老旧小区华丽蝶变后的幸福生活。这都得益于城市更新行动。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老旧小区改造能给居民带来什么?
有着40年楼龄的“牡丹”蝶变,便是最好的印证。通过“硬件+软件”同步提升,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使居民居住舒心、环境称心、生活贴心。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说:“实施‘一拆五改三增加’改造后,老楼墙体添加了保温层、小区道路重新铺设、线网埋入地下、社区废弃锅炉房改造成了城市书房,小区真正实现了‘老小区、新改造,老邻里、新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牡丹社区对闲置空间进行合理利用。王晖介绍,拆除违建后旧址上建起了梧桐书房,盘活旧锅炉房的多间闲置房屋,扩大社区为民服务空间,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安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点。沈阳市作为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在提升品质、塑造特色、精细管护、完善细节上下功夫,优先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自2021年以来,累计改造1456个老旧小区,今年计划完成267个,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1723个小区改造工作任务,惠及居民77.6万户。改造中,增加党群服务中心180个、文体设施6595套、安全设施8678个,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5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3家,加装电梯277部。
沈阳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沈阳计划改造267个老旧小区,坚持“三问于民”思维,从民意中提取改造“密码”,让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通过改造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以“心”换“新”,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
经济发展“布新”
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城市发展,产业先行。盘活存量,把闲置低效的存量资源资产“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实现产业空间的高效利用,亦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笔。沈阳市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沈阳市加大了对老旧商圈、老旧工厂、闲置楼宇的更新改造,重点实施中街、老北市、太原街更新,沈阳红梅味精厂、沈阳重型机械厂转型升级,盘活闲置楼宇面积635万平方米。
沈阳划定的35个核心发展板块完成了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今年计划开复工247个项目,目前已复工过半,剩余项目正在全力办理前期手续,力争及早开工。各板块建设已初具效果,其中,沈河区方城板块晟京坊街区改造、农大南板块多福湾等项目提前实现开复工,推进核心板块加速建设。
环境面貌“焕新”
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午后,走进大东区时代文仓书房,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迷宫”,抬头能看到保留完好的纵横交错的“木桁架”结构,走进错落有致的四层图书主空间,随处可以落座阅读,翻开一本好书,享受休闲时光。“这样美好的阅读空间没想到是由旧仓库老厂房改造而成。”书房内读者惊讶道。
据了解,时代文仓书房是从东贸库老旧厂房改造而来。东贸库建筑群是沈阳市具有代表性的工业类建筑,同时也是沈阳市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更新改造后的东贸库,保留了7栋最具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和1条铁路线,以工业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为特色,通过完善城市功能、保留工业元素、打造综合片区、传承历史记忆,最终实现华丽转身。
曾经的仓库厂房如今已蝶变为英雄故事体验馆、时代剧场、城市书房、社区配套服务空间和城市公园。以建筑为线,串联起老工业地块的过去与未来,塑造城市新风貌,引领居住品质升级。
针对沈阳老厂房多的特点,将传承老工业基地工业文脉与满足新时代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相结合,引入新业态,探索租让结合、长效运营的更新模式,为老厂房注入新活力,建成了红梅文创园、奉天工厂、1905文创园等一批代表项目。
口袋公园虽小,但方寸之美“兜住”了百姓幸福生活。“近年来,沈阳陆续对群众呼声较高、有迫切提升需求的609条背街小巷进行微更新改造提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沈阳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老旧小区周边、街边绿地、城市主干道及人口密集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进行改造绿化,打造功能多样的口袋公园。截至目前,共建成口袋公园3000多个,“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成为越来越多沈阳居民的生活常态。
沈阳正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让城市更加美丽、更显魅力、更具活力,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作者:刘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