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向“新”而行 聚力求“质”

——访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春山

□本报记者 徐敏

当前,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新优势,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春山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分享了这家民营建筑企业近年来通过主动适应新时期行业发展方向,紧抓“新”和“质”而有所作为、加快转型的焕新活力与全新定位。

迎合时代环境 积极主动作为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许多民营建筑企业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董春山认为,破解之道是企业家要懂得“谋势”,即要将企业自身发展的“小势”融入到国家、行业发展战略的“大势”中,积极主动作为来迎合时代大环境。

据介绍,成立于2005年的舜元建设在2015年前还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建筑公司,即以施工总承包为主。但纵观当时的世界建筑市场,日韩及欧美的大型建筑企业已实现设计加施工一体化(如EPC、D+B、CM模式等)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几十年了,除了众多小型的专业公司外,大型建筑公司都是综合型的工程公司,而国内尚在初级阶段。“设计和施工结合,项目综合集成交付(IPD)的生产方式公单纯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董春山觉得,把握大势是为了乘势而上,所以2015年舜元做了一个重大决策,就是通过收购甲级资质的设计院,为企业增设了设计业务板块。

董春山说,这一年,我们以传统工程施工总承包业务为基础,开启了向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服务型工程公司的转型之路。“当时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创始人要求我必须在2014年年底完成设计团队的收购,认定行业发展的方向,甚至做好了设计业务10年不赚钱的准备。”但事实上,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就推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吹响了我国工程总承包发展的号角。舜元建设因提前布局了设计板块而更早地发挥了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联动作用,每年承接数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开拓了工程总承包市场,进而带动企业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同时,设计业务的增设也使得舜元在2016年顺利拿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聚力科技创新 筑就品质标杆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而舜元建设早就意识到企业必须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还是在2015年,董春山提出,积极发展数字化设计和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致力于向信息化、绿色建筑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型工程公司转型的目标,企业积极推行生产模式数字化、管理手段数字化和企业管理数字化。“相较于其他民营建筑企业,我们率先走上了信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道路,且效果显著。”当年,公司通过组织重构,组建舜元工程研究院,亲自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并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舜元建设获评上海市首批BIM技术应用转型示范企业,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的民营建筑企业。同一年,舜元建设还申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项目《建筑工程信息化协同与管控系统的试制与应用》。董春山介绍,这是一套以施工数据存储、分析和展示为核心的工程管控平台,以推进虚拟建筑施工管理方式的创新、项目集成优化管理的应用,为项目组提供设计施工运营全周期的数据支撑,最终实现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插上BIM技术的翅膀,该公司业务也逐步由单一项目、单一环节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发展。2021年,舜元建设又申报了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低能耗数字化运维服务平台》,通过为建筑楼宇全生命周期提供数据支撑,为新的建设、改造、运维项目的能级提升提供决策支持。

董春山坚信,科技创新不仅是舜元建设发展前进中的“助燃剂”,也筑就了一大批品质工程与民营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业界标杆。

舜元科创大厦是舜元集团自己开发建设运维的综合性科创大楼,基于集团对建筑业创新与发展的定位,在项目一开始就确定应用BIM技术作为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的主轴线。从前期的建筑方案设计多方案BIM对比分析,到深化设计过程中机电管道的综合优化排布,再到施工过程中计划进度对实际进度的调整比对以及配合专项施工方案论证过程中直观的可视化方案模拟演示,直至竣工后的物业接手大厦的运维模型,项目完成了从设计到运维的全过程BIM探索应用。同时,完全由公司投资建造的被动房也是上海第一座完全由公司自己设计并建造的被动房,标志着被动房事业在国内发展的一个全新高度。据悉,舜元科创大厦项目不仅入选上海市首批BIM示范项目,并获得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美国LEED、英国WELL的绿建“大满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标准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先后获得上海市绿色工地、上海市“金钢奖”、上海市“白玉兰奖”、“中国安装之星奖”以及“国家级优质工程奖”。

董春山介绍,我们以该项目作为数字化建造的“发令枪”,积极探索建筑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也为后续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的三亚亚特兰蒂斯水上乐园以及其他项目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石。

锚定细分市场 专注特色领域

明年,舜元建设将迎来20周年华诞。谈及未来的发展与展望,董春山谨慎地表示,希望通过夯实内部管理、积极技术创新、优化业务模式,将舜元建设打造为一个小而精、技术领先、个性鲜明的致力于提供建筑业服务的工程企业品牌,做一个有“个性”的建筑公司!

“这就要求我们走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新颖化之路,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打造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董春山认为,中国的建筑市场很大,市场里有“大鱼”,也有“小鱼”。而作为民营企业,舜元的定位是在自己的细分市场做到最好,即使做一条“小鱼”也能活得很好。特别是近两年来受房地产下行影响,建筑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能在某个领域有我们的立足之地,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就能被市场认可。

据悉,2021年,舜元建设就荣获了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也开启了不一样的企业发展之路。例如在城市更新领域,舜元建设将触角延伸至老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以及碳排放指标检测等方向。董春山介绍,今年企业的重大课题就以舜元企业发展大厦为研究对象,这栋15年的老楼将通过节能改造以及后续的运维监测等形成具有行业价值的数据支撑,希望由此引领材料、设备、设计、运行、维修等相关行业数千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融入开放共享的信息化体系,促进楼宇的存量调整和新建、改建楼宇的智慧化运维。

同时,近年来,舜元建设积极发展数字化设计施工集成管理能力,并将承建的工程类型聚焦在以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先进半导体厂房和产业园区建设为特点的工业类项目、工程总承包(EPC)类项目、酒店类项目等更具先进性的工程领域上,通过迈向专精特新、立足科研资源,在细分领域中掌握“独门绝技”。

“建好建筑,做好企业。”这是舜元建设的企业文化,也是她不停顿、不止步的动力与活力。董春山说,舜元建设正以向“新”求“质”的实干与担当,为建筑业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做着准备!

2024-05-30 徐敏 ——访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春山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262.html 1 3 向“新”而行 聚力求“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