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设计

青岛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历经百年重焕新生

近日,中建八局设计管理总院与青岛理工大学刘崇教授、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携手打造的“青岛中山路城市记忆馆低碳性能提升设计”项目,荣获2024 Active House Award国际竞赛综合类建筑表彰奖。该项目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经过改造后不仅保留了建筑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还实现了向主动式建筑的转换,具有舒适、节能、环保的特点,更是拓展了文创业态,赋予了老建筑新的生机。

青岛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72号,总建筑面积约2938平方米。这座砖石木结构的两层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始建于1906年,由德国人阿尔弗雷德·希姆森创办的地产公司祥福洋行建设,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青岛市的变迁与发展。

由于设计年代久远,大量原始设计资料已流失,为项目的修复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设计团队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查阅大量档案,逐渐拼凑出建筑的原貌。在修复过程中,团队遵循“尊重历史,恢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在保留建筑历史风貌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

设计团队着重从舒适、节能和环保三个关键维度,对这栋百年建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探索和精心设计,着力打造主动式建筑,提高建筑的主动感知和主动调节能力,实现使用者的身心愉悦。

焕新空间活力,提高建筑舒适性。设计团队在实践中,不仅注重保留建筑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而且致力于让建筑满足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和健康需求。考虑到项目使用功能为博物馆,团队根据预设的参观流线,对建筑内部原本存在的违建进行拆除,优化内部空间布局,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参观游览的需要。

高效利用能源,改善建筑节能性。设计团队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策略。对门窗、外墙、屋顶等建筑构件进行优化提升,增强建筑保温隔热、隔声等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对屋顶老虎窗加以利用,改善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减少人工冷热源的使用。

项目团队还在保留老物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原有建筑窗户的透光率,通过获取充足的日光,减少人工光源的使用。经过国际照明协会认证的模拟软件分析,项目的采光性能达到了优异水准,为参观者提供了舒适的参观环境。

保留原有材料,增强建筑环保性。团队还注重有效循环利用原有建筑构件,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有效减少建设对自然环境和建筑本身的影响。

在原有建筑拆卸和运输迁建中,项目特别注重原结构构件的保护,建筑的原有基础、承重墙体则根据受力原理、受力情况进行保护,如拆建前,项目团队专门对原有的砖、石、木、梁架、墙体、屋面脊式的原状尺寸材质进行了测绘、勘察、登记、拍照、编码记录,小心开展拆卸工作,拆卸后注意包装保护,减少拆卸、运输造成的原构件损坏,并按照记录的项目构建情况,在新址进行对照安装。损坏或缺失的构件,则按照原规格、材质、色样,进行仿造,或从同一年代的旧屋拆卸进行置换,保证原材料统一,留存建筑的古韵。

老建筑活化利用,重获新生。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项目还开展了“记忆杂货铺”文创商店、文化主题展览等业态,为文化创意市场带来商机,既恢复了人们对一栋历史建筑的原始记忆,还赋予了其新的生命。

青岛中山路城市记忆馆是八局设计在保护性建筑更新改造中,推广实践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又一力作,设计从“舒适、节能、环境”出发,平衡舒适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八局设计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创新的设计理念,积极探索低碳建筑的发展路径,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八局设计)

2024-06-03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624.html 1 3 青岛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历经百年重焕新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