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广州召开中国数字建筑大会2024施工企业大会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全新的数字工地理念,并重磅发布了数字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系统性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解
数字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产业各方的战略共识和坚定信念。近年来,施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探索创新,取得积极成效。但不少企业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扰。企业管理层面,加大数字化投入,建设了系统,但数字化转型获得感不强;项目管理层面,各个环节层层有审批,但依然感觉控不住;工地现场层面,部署了一系列硬件设备,满足了监管需要,但带来项目成本压力;作业人员方面,系统建设了,硬件部署了,但工作量不降反增。
广联达副总裁王先军认为,造成这一系列困扰的根源在于业务系统智能化的建设模式,系统性严重不足;智慧工地碎片化的建设现状,数据源缺乏基础。这样的转型,表面看是浪费了资金成本、管理成本,但系统的一次次推倒重建最大的浪费是机会成本。因此,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既要抬头看清路,看清方向在哪里、路径在哪里,又要低头拉好车,选择好的陪跑者,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价值创造。
面对困扰,如何破局?回归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建筑业是“点线面体”的业务系统,具有高度专业、高度协同、高度独特、高度动态的“四高”特性。这意味着复杂系统的问题,无法通过单点建设解决,需要从系统性求解。数字化的本质是“数据+连接+算法”构建系统性能力,天然是来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因此,系统性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解。
系统性数字化新路径可以概括为“113”,即1个核心目标,实现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1套综合方案,这套综合方案包含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方案、数据驱动且连接点线面体的一体化场景方案、助力转型有效实施的落地方案;3大关键支撑,包含认知升级、能力升级和合作伙伴升级。
不同层面的数字化转型,关注点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在战略指标设计、数字化架构设计、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项目数字化转型重在项目商务管理、生产管理、资源管理;工地现场数字化转型重在基础数据、生产作业、专项工作等。工地现场数字化转型是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基,原因在于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来自于每一个工地现场。施工企业物联工地很多是硬件导向,技术缺乏融合,数据缺乏应用。面向未来,还是要打造数字工地,真正发挥数据价值,做实业务场景。
数字工地整体解决方案深挖核心价值
数字工地的价值主张突出体现在“数据、业务、工业化”,发挥数字生产资料价值,利用物联技术的数据自动采集、融入工业化的现场生产、打通施工全过程的业务协同。
数字工地的核心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降本增效,数字工地作为一种投资,应当实现十倍效应的回报;二是管理升级,助力企业实现精益化管理;三是数据资产,通过数据沉淀与数据治理,赋能决策。此外,数字工地还包括三大核心场景:岗位作业数字化、现场生产工业化、业务管理一体化。数字工地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布,就是为了深挖三大核心场景的潜在价值和效能。
岗位作业数字化是数据自动采集和流转并赋能业务、沉淀数据资产。比如说劳务管理,目前封闭考勤、移动考勤已非常成熟,如果仅仅停留于此,还只是资源投入。如果沉淀的数据能用于劳务成本管理,甚至用于项目的人员作业定额,就能够实现降本增效。比如说塔机,目前最基本的需求是塔机安全管理,如果能对塔吊进行功效分析、智能排班,甚至远程辅助驾驶,那就有利于实现塔吊零安全事故,提升利用率、节省人力成本。再比如说物料验收,如果能够实现验收结算一体化、计划核算一体化、采购履约一体化,就能帮助项目实现材料降本、人员提效。
现场生产工业化是通过现场加工工业化,实现降本增效、管理升级。比如最大宗的建筑材料钢筋,往往盈余率很难控制,如果通过积累不同项目类型的部位损耗指标,就能使钢筋用量算得清、管的住,从建算到控量、加工,让项目钢筋内控盈余率≥7%。比如模板一体化,通过积累模板消耗指标,强化BIM技术应用、部署智能设备、创新工艺工法、优化管理体系,可以使模板工程整体效率提升20%,利润提升1%。
业务管理一体化是通过数据连接,实现业务的横向贯通,满足项目管理核心诉求。比如履约主题数字工地,以策划为基础,进度为主线,通过任务驱动多部门协同,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保障项目优质履约。比如成本主题数字工地,通过数据价值挖掘推动管理升级,实现用料节余、人工结余、机械结余,使得项目利润率至少提升1%。比如安全主题数字工地,AI赋能隐患风险双控,建立三道防线实现重大危险源风险百分百受控。
数字工地如何落地?根据数字工地整体解决方案,首先要统一思想,从上到下统一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认知,推动转型从战略规划到执行闭环落地。其次要梳理需求,明晰企业对数字工地的需求是什么,项目对数字工地的需求是什么,以及积累哪些数据、挖掘哪些价值。再次要统一标准,建立完善数据标准、系统标准、融合标准、应用标准。最后要分级实施,根据示范性项目、应用型项目、新开工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王先军表示,广联达未来将不断加快数字化创新,以系统性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产业变革,通过数字工地激活施工企业的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