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明 余国民 徐世荫
2024年5月2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核准2024年度第五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名单的公告》,凌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云集团)成功晋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成为浙江省衢州市首家取得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
也许,有人会认为,中国建筑业规模宏大,全国有建筑业企业十几万家,目前特级资质企业就有1000多家,凌云集团是刚刚挤入这一方阵的小阿弟,算不了什么。
然而,日前记者专程到衢州深入采访过后,无限感慨:凌云集团在此间升特成功,实属不易!
他们身处后疫情年代,整个国际经济进入一个以大调整为基调的新周期,中国建筑业处于低潮,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许多建筑企业无奈打烊,有的曾经的“航母”也搁浅了。
他们没享受到“妈妈”的呵护,当地基建投资规模很小,以至,他们是衢州本土企业,他们却在衢州几乎拿不到项目;他们是开化本土企业,他们却在开化几乎拿不到项目。
他们身处偏僻的钱江源畔,家里没有“草原”,只有巍巍群山,但那阻挡不了他们的行程。满坏激情追求心中的梦想,踏上遥远的征途,从故乡到异乡,驰骋全国建筑市场,终成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
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撰写了逆势上扬的传奇。
他们向这个时代奉献了一泓清泉。
“八千里路云和月”
饮尽那份艰辛
凌云集团前身是衢州市的一家国有企业——开化县建设局下属的开化县市政工程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2001年9月完成改制,成为一家以从事土木工程建筑业为主的民营建筑企业。2006年1月改制成立开化县凌云市政工程公司,改制当年凌云公司产值仅数百万。2010年,更名为浙江凌云建设工程公司。2014年,获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2021年,成立凌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衢州市建筑业行业里的头部企业。
现在的凌云集团总部位于四周群山层层叠叠、丛林郁郁苍苍的衢州市开化县易云电子商务创业园内。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边际、钱塘江的源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座生态极佳的山水交融的美城。境内仙霞岭山脉、怀玉山脉、千里岗山脉,三大山脉将衢州三面合抱,形成以衢江为轴心向南北对称展布,海拔高度逐级提升。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钱塘江的源头--开化县齐溪镇,因其卓越的生态美景而荣获"浙江最美生态景观"和"浙江省十佳避暑胜地"等美誉。
峰峦叠嶂、谷狭坡陡、岩崖嶙峋、飞泉瀑布、潺潺溪流、云雾变幻、古木参天、山高林茂……这一切会让游人流连忘返。然而,地理环境、区位交通的制约,使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对交通发达的沿海城市要落后一大截,建筑业更是不能望其项背。
据统计,2022年衢州市全市生产总值2003.44亿元,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9.07亿元,全年建筑业总产值仅496.87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仅265.57亿元。至于开化县,2022年全县GDP仅181.3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4.83亿元,全县61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76.02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仅19.46亿元。
在记者访中,凌云集团董事长姚志云无限感慨:“由于市场规模小,‘僧多粥少’,我们是衢州本土企业,但在衢州拿不到项目;我们是开化本土企业,却在开化拿不到项目。我们如果不‘走出去’,就根本没生路。”
然而,凌云集团硬是从一家创业之初仅有二、三十多名员工、数百万元年产值,名不经传的微型企业,经过二十年发展,成为今天衢州市的头部企业,成为国家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
在凌云集团相关资料上,记者注意到,该集团在建项目不少,但大项目很少,千万元营业额的项目很多;在建基本上不在开化、不在衢州,而在异乡。记者不禁也无限感慨:凌云集团确实不容易。
目前该集团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钢结构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单位甲级等多项资质。自有专业管理人员近千人。该集团现在本部在开化,在本省的杭州、金华、嘉兴等地,及海南、江苏、云南、安徽、重庆、河南、江西、四川等地均有分支机构。主要着力点是长三角、珠三角市场深度耕耘。目前,该公司业务的50%在浙江境内,“走出去”业务约50%(目前衢州建筑业“走出去”业务平均水平为28%)。所做工程屡获“钱江杯”、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奖金奖等殊荣。凌云集团以建筑业为主,多年来一直朝着做专、做精、做强的方向发展。2013年获“开化政府质量奖”,2015年获“衢州市政府质量奖”。2020年,该集团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在稳健发展主业的同时,该集团确定多元化发展经营战略,以寻求更多的机遇、创造更多的平台、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大数据资料表明,凌云集团迄今共对外投资了15家企业,知识产权方面有商标信息6条,专利信息57条,著作权信息8条。此外企业拥有行政许可30个。经营范围包含: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建设工程监理;建设工程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建筑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零售;物业管理;工程管理服务;招投标代理服务;土石方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31年来,尤其2006年企业第2次改制,姚志云出任企业法人代表以来,凌云集团稳健发展,渐入发展快车道,日渐做大做强。2017年,凌云集团年综合产值走上突破10亿元的新台阶,实现年综合产值15亿元。2018年,凌云集团再上一个新台阶,年综合产值实现20亿元,此后一直保持4~5%的年递增。今日之凌云集团,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衢州建筑业龙头企业。
除了“以‘信’为本”
还有什么成功秘笈?
“以‘信’为本”、“精工伟业,源于每一个细节”是凌云集团的企业理念和座右铭。那无疑是该集团近20年来阔步前行的要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秘笈么?
宕开一句,所谓秘笈,言做某件事情的重要方法、诀窍,而不同于其他公开的信息,具有非公开性和实用价值的特征。秘笈是中国古代神秘事物的一种体现方式。中国武侠小说中,时有武功秘笈描述,如战神图录,天魔策,长生诀,九阴真经,九阳真经,易筋经,葵花宝典等等。从武侠小说范畴看,秘笈即指武功秘笈。
在采访中,记者单刀直入,多次向姚志云询问“成功秘笈”。姚志云非常低调。
他思维敏捷但话不多。他剑走偏锋:“创业艰难,民营建筑企业更难。凌云集团一路走来,遇到很多困难。”“衢州处于浙西山区,当地建筑市场盘子很小,衢州、开化‘僧多粥少’。尤其近几年来,国际环境险恶,疫情‘后遗症’影响严重,国际社会经济进入一个新周期,国内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叠加因素影响,建筑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建设单位压价压工期、工程款拖欠、三角债多、市场过度竞争、专业人才匮乏,‘走出去’难、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到位等,我们前期遇到了种种困惑。”
他强调“我们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过一日行一程”。
他只谈一点体会:“我个人体会,15亿~30亿,是企业发展最艰辛、风险最大的阶段。近十年蛮苦的。”问及原因,他说:“我认为,过30亿瓶颈之后,主要是企业品牌效应逐渐凸现了、人才队伍完善了、利润空间出来了。”
姚志云不言“成功秘笈”,但通过小型座谈会,以及与姚志云数次散步聊天、喝茶交谈,记者还是捕获到一些信息,觉得有必要呈读者共享:
姚语一,“我经营企业一直有一个前瞻性、阶段性的目标。2006年时追求的目标是升一级。小步慢走,稳步发展。慢慢来,不着急。我从不考虑要一步到位,从不考虑盲目扩张。”“我现在的发展战略仍然是稳健前行,小步走,不停步,每年有4~5%的增长便是胜利。”
姚语二,“企业经营总会碰到一些困难。越下滑时越容易出现问题。有大作家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关头却只有几步路。’企业也是这样,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它,扛过去,黑夜过后是黎明。”“疫情期间,我们太难了,几乎无路可走了,但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住了,队伍始终没散。终于迎来了疫情过后的柳暗花明。”
姚语三,“民营企业需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资金链,需要注重自身积累。因为民营企业不像国企、央企,国企、央企在路难行时可以找‘妈妈’。我们民营企业惟有找市场一条路。”
姚语四,“我们始终把质量与诚信。谁砸我的牌子,我撤谁的饭碗。数十年来,我们讲正气,讲义气,重然诺。有时权衡之下甚至重义轻利。凌云集团在深耕多年的长三角、珠三角,在许多‘他乡’,耸立了一块快丰碑,留下了良好口碑。”
姚语五:“我们注重学习。向央企、国企学习,向优秀民营企业学习,向国外优秀企业对标。”“我们今、明两年,要斥资送企业高层管理骨干去日本优秀企业培训、学习。计划分两批,十几个人。钱要用在刀口上,花这点钱是必须的。”
姚语六:“我十分注重风险评估。我有一个风险评估小组,小组成员是造诣较深、来自不同条线的企业顶尖人员。我们每个项目投标、每个重大决策都要进行风险评估。‘众智成城’。”
诸如此类,本文不一一列举。不知业内企业家们觉得是否值得咀嚼。
盛名加身而倍思进取
心中向往诗与远方
当凌云集团申特成功的喜讯从北京传来,四处报以鲜花、掌声、喝彩声时。姚志云没有晕,没有飘起来。他冷静地把升特作为前行的新的起点,发出了新的起跑令:
下一步凌云集团努力方向:一是打造优质精品工程。市场竞争,最终靠品牌。要以品牌开路,使公司永葆优秀的竞争态势。二是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运用好新技术新工艺,使之转化为能效。要深入研究“互联网+”。三是要积极探索创新经营管理新模式,切实提高企业的经验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四是要积极“走出去”,更多参与省内外建设工程招投标,竣工合格率要达到100%。要在“做专、做精、做强”的同时,适度做大建筑业“蛋糕”、开拓多元经营,提高经营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承揽EPC、PPP工程建设。五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实用性(管理与开拓)、后勤保障、前沿新技术研究人才。从而,形成全面实现科技、制度、管理、人才及效益创新的新格局,为冲出“15~30”瓶颈,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要积极探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连横合纵”之路。
“把凌云集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大型建筑企业、打造成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是我追求的目标。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需要持久的努力与坚持。”
“时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受到一些暂时影响。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与凌云集团职工击掌共勉:心怀凌云志,共襄‘中国梦’。我们要争做‘行业发展的领先者、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转型发展的践行者、海外发展的引领者、品牌发展的追求者、和谐发展的倡导者、铁军团队的建设者’,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姚志云说。
采访临别时,姚志云与在旁的凌云集团几位员工一起唱起一首歌:
有一个云的志向,流向美丽的钱塘江,腾空而起,扶摇直上。
有一个云的志向,流向美丽的钱塘江,汇聚英才,情满胸膛。
家园温馨又安宁,道路宽广又通畅,劳动者何惧冰雪骄阳,凌云人抒写最美的华章。
啊,凌云壮志展翅飞翔,蓝天下你我共创新的荣光,同把未来唱响。
有一个云的志向,飘在多彩的大地上,登高而望,追逐梦想。
有一个云的志向,飘在多彩的大地上,寒暑更迭,筑就辉煌。
华灯闪烁映绿野,彩桥如虹接波浪,奋斗者阅尽春风雨霜,凌云人领略最美的风光。
啊,凌云人初心不忘,岁月里你我同把未来唱响。
这是由姚志云作词、音乐家寒桑作曲的《凌云壮志歌》。这是凌云人之歌。这首歌充满激情、充满浩气、充满自信。
善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忧危启圣智,厄穷见人杰"。任何伟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人任何成就的获得,都是不畏艰难、点滴积累的结果。奠起成功的基石是壮志凌云的理想、高屋建瓴的目光、百折不饶的精神和、水滴石穿的结晶。
大风起兮云飞扬,真猛士兮驰骋远方。
我们衷心祝愿凌云集团挟钱江源之灵气,承三十载筚路蓝缕之余绪,在打造百年基业、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展翅飞翔,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