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推动通用大模型向建筑产业大模型发展

——行业巨头与科技企业携手共探数字化转型应用趋势

6月4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组织召开“清华大学建筑产业大模型应用趋势研讨会”,会议邀请通用大模型技术公司代表、建筑产业的头部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高管等30余位专家,结合大模型发展前沿动态和产业应用场景,共同研讨建筑产业大模型应用的发展战略问题。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表示,研究院与各位建筑产业专家共同编著的《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和《中国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已经对人工智能在建筑产业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伴随通用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应当深刻思考大模型在建筑产业的应用方案。目前,大模型在建筑产业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孵化期,但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大模型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建筑设计的创新性和效率,还能优化施工管理流程,推动后期运维的智能化进程。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大模型有望在建筑产业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并引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人工智能专家看建筑产业智能化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针对具身大模型的感知与技能学习特性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大模型在建筑产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具身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三次重大突破,为建筑设计、材料研发以及生产过程优化等建筑领域的关键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指出,无人机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为这一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契机。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建筑业,以建筑工人的专业技能为基础构建场景库,并结合相应的建筑知识库,可以实现建筑机器人的具身优化。这一创新方法不仅能够利用机器人完成部分建筑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成本,更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因此,推动具身智能在建筑产业的应用是建筑产业未来发展的探索方向。

智谱AI首席生态官刘江分享了对AI大模型的理解及其对产业的影响。他认为,AI大模型可能是这代人经历的最大的一次技术革命,多模态和具身智能以及AGI(人工通用智能)、超级智能等大模型的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将推动全人类的进步。他指出,大模型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未来产业格局中对业务的理解与数据要素的利用将是“大模型+智能体”的结合。建筑企业作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积极拥抱大模型新时代。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首席技术官李寅就盘古大模型在建筑产业中的赋能作用进行了阐述。他表示,AI的新一轮浪潮是物理AI,由物理AI驱动的人机共生机器人技术将彻底改变一个行业。华为盘古大模型致力于与行业经验深度融合,为构建行业可控物理引擎而打造视频生成大模型。他认为,如能将视频生成大模型应用于建筑产业,通过文本及草图即可为建筑物进行3D建模,形成仿真模型并生成可控的建筑外立面3D视频,利用具身智能可以进一步提升施工及巡检效率,这将是建筑产业在大模型领域的一次尝试。他表示,打造建筑产业大模型需要各界的联手,共同推进建筑产业大模型的生成与发展。

百度智能云AI与大数据平台总经理忻舟表示,在实体经济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分布中,建筑企业占比明显较低,目前已有建筑企业开展建筑大模型的研发工作,发展前景广阔。他认为,大模型可以看作是“对信息的压缩”和“对行为的对齐”,能够驱动人工智能在产业应用的新范式。建筑产业大模型是支撑智能建造的核心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整合企业数据、算力技术以及应用平台等关键要素,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模式与人才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建筑产业大模型应用市场的共建共享共创。

建筑产业专家谈如何应用大模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中国建筑业协会原会长王铁宏在发言中表示,在各大科技型企业纷纷推出通用大模型的竞争态势下,大模型与产业场景相结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国产业场景丰富,为发展产业大模型带来的后发优势将会显现。对于建筑产业而言,工程项目数量巨大,全过程咨询、全装配化、总承包以及工厂制造、现场建造方面都能够与AI大模型相结合,大模型发展的下半场一定会是中国的未来。

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韩爱生认为,建设数智化建筑工程企业应当更着眼于垂直行业的纵深发展,在大模型的赋能下打造产业级垂直大模型。比如在建筑产业打造项目结算大模型、工程进度大模型、投标执行大模型、质量监督大模型等。他表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要以能够解决企业运营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的。对大模型等先进技术要积极拥抱,但应谨慎布局。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霆将工程设计院的海量数据比作“矿藏”,设计院当好“矿主”,靠“采矿”(数据)就可以翻身得解放。他认为,打造工程设计专业大模型应当以工程设计院与AI公司为核心,通过由工程设计院提供数据、AI公司提供机器学习模型、再由工程设计院完成训练验证三个步骤,就能够颠覆现有工程行业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助力传统设计院进化为工程领域数字化智能化高科技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董事、副总经理石萌认为,“AI+CIM”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大幅提升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多源数据融合、高逼真效果表达及现场快速调度应急处置等能力,搭建起建设工程在宏观场景下的数字孪生场景,汇聚融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智能建造、智能运维等全阶段各维度业务管理数据,实现“一场景通关,全阶段数据共享”,打造智慧大脑,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升级。

中建八局原总工程师邓明胜表达了基于数字实体打造建筑业大模型的思考。他表示,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建筑改造项目越来越多,尤其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大模型的应用会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他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BIM成果,推动满足大模型需求的相关AI智能穿戴装备的运用,通过人工穿戴AI装备获取建筑实体构成,创建与建筑实体完全对应的数字实体,基于数字实体打造匹配度更高的建筑业大模型。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鹏翊表示,建筑产业大模型的功能应覆盖方案设计、项目进度、清标评标、算量、物料验收、项目经理管理、安全管理、建筑知识检索等多应用场景,结合人机互动与智能体功能,形成建筑产业超级大脑,为建筑产业从业者的工作方式带来全新体验。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科技型企业与建筑产业头部企业、建筑设计院等机构应当相互助力,推动通用大模型向建筑产业大模型发展。建筑产业领域广、场景多,与大模型的结合谋篇布局正当时,应该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共同向建筑产业大模型时代迈进。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2024-06-17 ——行业巨头与科技企业携手共探数字化转型应用趋势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832.html 1 3 推动通用大模型向建筑产业大模型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