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在水墨丹青的浪漫中探寻理性

——访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设计院设计总监魏然

□本报记者 陈雯

个人简介:魏然,室内设计师,自2005年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便投身于设计行业,并在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设计院任职,现任上海设计院设计总监兼第一设计院院长,并在U.B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深造完成硕士学位。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客座教授等多项社会职务。在长达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魏然聚焦酒店设计和办公设计两大领域,参与了众多高星级酒店、知名地标及企业总部的室内设计项目,如上海万和昊美艺术酒店、上海虹桥维景&睿景酒店、北京中信集团大厦(中国尊)、天津国际金融中心、国华人寿保险公司总部(上海中心32F)等,获得“加拿大GPD设计大奖”“亚太室内精英邀请赛评审会特别奖”“第九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金奖”等三十余项国内外大奖。在多年的成长中,他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他认为,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对空间简单的规划和装饰,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深度解读和满足。

对魏然的采访是一次深入探寻其成长轨迹的旅程。从其童年便开始师从名师进行全面深厚的艺术培养,到其学生时期在艺术方面的才华崭露,以及在设计界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内颇具品牌特色的室内设计师,记者心中一直暗叹培养一名设计师的不易,直至采访尾声看到魏然为设计方案思考而手绘的水墨丹青长卷,这种惊叹达到了高潮。

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

魏然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5岁师从黑龙江省著名书画家胡梅生教授,系统学习国画、书法,少年时期,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国际书画大赛中获奖。

“若欲学艺,当拜名师,习上乘之技。”父亲对魏然的教诲对其后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无论绘画或设计,他都会关注业内最权威的专家和大师的创作思想,研习汲取他们的作品营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他认为,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完善的准备工作是设计师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有助于高质量完成作品。

绘画的意义,对于从小性格内向的魏然来说,是帮他找到了一种释放内心情感的全新途径,并成为他后来设计工作中的独特优势。2001年,他考入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学习室内设计。系主任曾预见性地对他说,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可能在初入职场的头五年无用武之地,但他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艺术感知将在未来派上用场。

“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强调的是在创作之前,心中已经有了构思和意图,从而使笔下的作品更加富有条理和表现力。”魏然很多设计灵感源于平时学习、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包括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亦受国画、书法学习的启发。从其现在的作品风格来看,当代极简风格居多,而国画写意的手法相对而言正是极简概括的技法,强调以简练的笔墨表现物象的神韵和意境。

从另一视角审视艺术,系统性的学习为魏然在设计之路提供了坚实支撑。他认为,速成式的学习、完成任务的态度,而非出于真正的热爱,很容易走到上限。

从设计助理到项目负责人的蜕变

“我很感恩跟随高老师学习共事的时光,这段经历为我日后担任项目负责人及带领团队打下了坚实基础。”魏然表示。

2005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魏然经大学老师推荐入职金螳螂上海设计院,在高超一教授门下开始了职业设计师的生涯。高超一是最早一批留学美国的设计师,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回国前已经被聘为终身教授,与金螳螂合作紧密。魏然在高老师指导下全程参与项目,从项目的前期策划、概念、方案、施工图到现场服务,化身“项目管理员”,协助处理设计助手工作和项目联络协调。大约两三年的光景,魏然已经可以完全跟上团队的节奏。不拘泥于现状的他开始从案前走到工地,用了6个月的时间和工人同吃同住,白天处理现场问题,晚上跟着现场深化设计师学画施工图,就这样,攻克了方案到现场施工落地这道关卡。工作第五年,年仅28岁的魏然就已经成为一名主案设计师。

上海万和昊美艺术酒店是魏然印象最深刻的项目之一。这是一个历时8年的酒店,而且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艺术酒店。可以说,这个项目见证了魏然从设计助理到项目负责人的角色成长。

该项目于2007年开始设计,原定为法国雅高酒店管理公司旗下的铂尔曼品牌。历经三年与业主、酒管的协同努力,设计方案终于基本确定,并建成样板房,被当时的雅高管理公司评为“欧洲区索菲特品牌&亚太区铂尔曼品牌”的示范样板。这三年间,魏然对酒店设计的理解愈发深刻,逐渐热爱上了设计管理员的工作。在与各方协调中,他收获颇丰。

正当魏然准备转战下一个项目时,酒店老板的经营思路突然发生了变化。该老板是国内有名的当代艺术收藏家,有着数目非常可观的藏品级艺术品,他希望将这些艺术收藏融入酒店空间中,目标是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艺术酒店。因此,设计进行了一轮幅度较大的调整。也就是这个时候,魏然在做项目协调管理的同时开始有机会独立完成一些小空间的设计。

比如电视剧《你好,乔安》曾在这里取景的电梯轿厢就是魏然的设计之一。空间虽小,但他非常珍惜。在他看来,电梯轿厢是连接酒店公区与客房的必经之路,是非常重要的情感链接纽带,如果设计得巧妙,可以让客人在这里留下深刻的记忆。为了设计好电梯轿厢,他去学习电梯轿厢的构造、承重、运行原理等各种知识,以便可以在功能与氛围之间游刃有余。“虽然空间很小,但很有收获,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酒店设计生涯的大门。”他说。

机会青睐有备者,在酒店转型的设计过程中,魏然紧紧把握每一个机会。到项目竣工后,他也已然完成了向项目负责人角色的蜕变。

从单纯的设计工作转型设计管理有什么不一样?魏然指出,设计工作强调创造性和技术性,依赖专业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而设计管理则注重组织协作,涉及决策、计划、沟通、团队管理与协作等多方面,除设计能力外,还需具备管理与领导能力,以确保团队高效合作与目标达成。

人生就是翻山越岭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有全力以赴,直面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是魏然的人生态度。

工作第十年,魏然已经开始独立带团队,但多年来习惯了依赖高老师做设计,这种突然的转变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他努力尝试着独立迎接挑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去寻求高老师的帮助。但这种瓶颈似乎是一道壁垒难以突破,他开始思考瓶颈出现的原因。

“认知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境界。”回想起从5岁学画到成长为一名相对成熟的设计师,每当遇到人生的转折或事业的瓶颈,几乎都是通过学习和老师的指引顺利进入下个阶段的,他想:“或许应该再去学习!”

于是2016年,魏然报考了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的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当代空间设计。2018年,他顺利毕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这段学习经历,让他学会了应以何种心态处理复杂的设计问题,并拓宽了对当代空间设计的认知。如今,接手新项目时,他会开展详尽的前期研究,与业主深入交流,剖析其真实需求,用室内设计为环境、建筑与使用者架起一座链接的桥梁;并以人的行为为出发点,思考如何构建适配的空间环境,同时探讨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

上海虹桥睿景酒店入口前台上方,一堵大面积的黑色与红色背景镜面墙交相辉映,以鲜明的视觉对比和英国卫兵轮廓形象的设计,赋予了空间深刻而独特的印记;同时,从视觉形象到色彩搭配,均展现出浓郁的英伦风情;在细节处理上,巧妙融入上海本地文化元素,如“窗格”“上海老照片”等,与色彩鲜明的英伦格调相得益彰、和谐统一,营造出独特的“海派英伦”精神感受。该酒店室内设计是魏然研究生毕业后第二年的一项作品。在作品中,展现出了他在深造之后对设计全新视角的洞察与思考。他充分考量了建筑所处的环境特点,并结合品牌特点,创作出了一项极具在地性特色的作品。他介绍,该设计方案是一次性通过。侧面反映了他对设计的理解、对空间的把控愈发成熟。

思辨设计与艺术

魏然彬彬有礼,聊天不疾不徐,言谈举止间散发着恬淡的气质。闲谈中,他递过来一本古典的笔记手册,册名《武义桃花源雷迪森酒店》。展开后仿佛走入一个水墨世界:扉页漂亮的书法写着孟浩然的《宿武阳即事》,奠定了他对整个作品的设计基调,随后一幅幅室内设计绘画手稿,辅以黛山、宣莲、萤石等水墨落在纸上,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徐徐铺开,以“意在笔先”的方式,营造了整个项目意欲打造“都市里的桃花源”的意境……

在每一个作品正式设计之前,魏然都会做着这样的功课。他的成长缘起于艺术,进行于设计,二者之间如今相辅相成,让他比常人有着更多的感知力,作品也多了些灵性。

设计源于艺术,但又不同于艺术。艺术是遵从自我内心的纵情,而设计则是戴着镣铐跳舞,在感性中寻求理性。魏然说:“设计工作面临诸多制约条件,如建筑法规、业主喜好、功能需要、大众审美……,设计师就是在各种制约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不利条件转化为优势,寻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解决方案。”他进一步指出,设计师与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要站在业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先,首先要实现的是项目最终使用者的梦想,其次是投资方的梦想,两者的梦想都实现了,也就实现了设计师的梦想。

例如,在办公空间设计中,为了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魏然会有意识地引导业主将自然光留给基层员工,并通过设计为员工创造一种心流体验,让他们幸福、愉悦、高效地工作生活,进而让空间回归它本来的属性。

此外,他强调了设计流程的重要性。在项目设计前,他会与业主交流,共同找到项目的基因,基于共识进行设计,并通过流程把控成果质量。高老师曾告诉魏然:“流程正确,结果可能好或不好;但流程不正确,结果一定不好。”这句话让魏然受益至今。

正是基于对设计的独特感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高效的工作方式,魏然团队的设计方案一次性通过率很高。他们展现出的专业水准赢得了业主对其设计能力的充分信任,逐渐在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以至于很多项目都是点名要求合作。

这是回归理性的时代

在长达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魏然聚焦酒店设计和办公设计两大领域,参与了众多高星级酒店、知名地标及企业总部的室内设计项目,获得三十余项国内外大奖。

“当下是真正热爱设计的人做好设计的时代。”魏然表示,设计行业已从高速增长期进入转型调整期,经济效益导向的项目会越来越少,业主也渐渐回归理性,设计师工作也逐步从商业行为回归到设计本身。他坚信,优质设计作品将越来越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将崭露头角,并且会更加多元。

面对未来,他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自身:

首先,应持续学习与提升技能。鉴于设计行业的不断演变,掌握最新的设计软件、工具和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对新兴设计趋势和理论的了解也是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至关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比单纯看手机或刷短视频更加重要,能够更深入地激发对设计的思考。

其次,要树立“大”设计的概念。设计本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边缘学科及兄弟学科的知识,将极大提升个人设计能力。同时,关注当下社会、文学与艺术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创作出更能反映当代人们生活方式、更具感染力的设计作品。

最后,要重视“个人品牌”的建立。这并非简单的包装,而是通过一系列优秀的设计作品树立自己在设计领域的专业口碑。当业主有设计需求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你。

窥探魏然的人生,可以看到,他一直是以学习者的姿态在长跑。得益于父亲开明的教育眼界,他得以在艺术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底蕴;胡梅生、高超一、路易斯·布拉沃·法雷等名师的指导,让他在专业领域获得了高雅的熏陶;从业以来的项目,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以说,他是幸运的,每一个阶段都站在很高的起点;但他也是十分努力的,抓住了每一个机会,并还在不停地学习着。他说,自己采用的是一种看似笨拙但实则扎实的功夫。他很享受这种慢而实的人生节奏,常常沉浸于心流状态之中,喜欢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并梳理总结自己的收获,与团队分享共同进步……当公司问及他在金螳螂的最大意义时,他说是“传帮带”。他希望将高老师传授给他的知识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掌握这套理论体系,从而为行业和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这就是魏然,既有着艺术的浪漫情怀,也有着理性的人文哲思。

2024-06-17 陈雯 ——访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设计院设计总监魏然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851.html 1 3 在水墨丹青的浪漫中探寻理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