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设计

献礼武康大楼建成100周年

《上海1924 : 武康大楼百年历史沉浸展》开幕

作为献礼武康大楼建成100周年的重磅活动,《上海1924:武康大楼百年历史沉浸展》于6月21日在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开幕。

该展览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与上海第贰联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空间计算等前沿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回到百年前的武康大楼内部,到20世纪30年代的女明星家中做客,跟随建筑师邬达克从空中的奇幻视角观赏衡复风貌区的历史变革,感受百年海派城市文化的无穷魅力。

项目学术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光启讲席教授、设计学院院长阮昕在开幕式上作导览发言。他从文化历史建筑保护、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及经济利益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项目的多重意义。从文化历史建筑保护的角度,阮昕认为前沿科技的革新与历史人文知识的融合,让大众得以超越建筑外部的打卡拍照,更深入体验建筑内部的空间和生活,将建筑“可阅读”转化为真正的“可体验”,实现了对文物建筑保护及再利用的独特活化方式,展现了虚拟与真实世界结合的未来保护方向。就学术研究和知识转化,他认为,上海的城市中心区以武康大楼为代表的上海模式,是独特的“中国现代都市模式”,其独特的宜居性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武康大楼的建筑师邬达克,也可视为上海国际主义精神的时代产物和海派文化的延伸,为学术界提供了原创点与新发现。从文化意义上而言,阮昕表示,“虚实交融”的概念中国自古已有,例如古典诗词中的意境描绘,往往比物质空间更加隽永。该项目将百年前武康大楼空间场景的学术性复原与近代上海的风云轶事、张爱玲等作家的文学描绘结合起来,让学术研究与文学想象碰撞出更具原创性的体验。他认为,这种虚拟现实交融的人居环境,是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弘扬,也将是未来的“新文科”研究的前沿阵地,期待各界共同支持,共促产学研合作。最后他表示,项目不仅探索了“绿色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提供了新文化体验,促进海派文化、上海模式与中国文化的传承。

(交大设计)

2024-07-01 献礼武康大楼建成100周年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054.html 1 3 《上海1924 : 武康大楼百年历史沉浸展》开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