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论证七十余年 黄河干流控制性工程

古贤水利枢纽为何如此重要?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也是黄河下游河道长期累积性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要完善水沙调控机制。

7月9日,黄河干流关键控制性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古贤工程)进入建设阶段。历经七十年推动,古贤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大幕。古贤工程是黄河历次重要规划确定的干流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之一,也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贤工程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河段,下距小浪底水库约450公里。工程坝址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65%,控制黄河73%的水量、60%的沙量和80%的粗泥沙量。工程功能定位和开发任务是以防洪减淤、水资源调蓄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综合利用,并为下游补水和增加河道外用水创造条件。

古贤工程与小浪底等骨干水库实施联合调度,会显著增强流域的水资源调控能力,能够保障黄河中下游及河口生态水量,将龙门、利津等地区河流断面的生态流量满足程度由近二十年的87%、88%提高到100%,切实保障黄河不断流。

前期论证七十余年

古贤工程前期历经了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等阶段。

1954年,《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对多个坝址比选论证。1997年,《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正式明确了古贤工程的开发任务。2000年开始,水利部启动了项目建议书阶段工作。此后,国务院分别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流域综合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古贤工程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之一。

七十年来,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晋陕两省陆续开展了工程规划、工程项目建议书、工程可研等阶段工作。

在论证过程中,水利部门先后组织国内7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了水沙设计、工程布局、生态保护、移民安置、水库运用方式、施工关键技术等46项重大专题研究论证工作,优化了工程建设方案,更好地满足多目标开发、高水平保护的要求。

2023年8月,古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得生态环境部批复。2023年9月,工程涉及的前期要件全部办理完成。2024年6月,古贤工程可研报告获得国家批复。

“千层饼”上筑大坝

古贤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面临水库多目标运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高等重大技术难题。

古贤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关键工程,与小浪底等水库群联合调度。既要满足防洪减淤、水资源调蓄、供水、灌溉、发电等开发任务要求,又要兼顾坝下生态流量以及小北干流湿地补水的需求,调度运用极为复杂。

根据工程运用要求,大坝设置了低位排沙底孔、中位泄洪中孔、高位溢流表孔,形成“上、中、下”“左、中、右”的总体布置格局,底孔低水位大泄量进行调水调沙,表、中、底孔联合防洪运用,在保证防洪减淤等开发任务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水库综合利用。

古贤工程是红层地基上目前设计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所谓红层地基,就像一张千层饼,粉砂岩、长石砂岩和粘土岩等软硬岩交互分布,同时还存在多层顺层剪切带和泥化夹层。通过大量深入的地质勘察、数值模拟和多方案比选,确定采用深齿槽、抗剪洞、压重等综合工程措施来解决大坝的抗滑稳定问题,确保工程安全稳定。

此外,大坝混凝土浇筑量巨大,是目前世界上碾压混凝土浇筑强度最大、高峰浇筑强度持续时间最长的水利工程。针对古贤工程大坝体量大、施工难度大、浇筑强度大、温控要求高等特点难点,采用全要素优选、全流程监控等多种精准措施,确保大坝建设质量。 (本报综合报道)

2024-07-15 论证七十余年 黄河干流控制性工程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5983.html 1 3 古贤水利枢纽为何如此重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