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解到,全国目前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带来的综合性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截至目前,全国共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6万个。其中,围绕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目前已改造78亿平方米建筑,进一步提升了建筑安全和节能水平。围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去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加装电梯3.6万部。今年前五个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已达2.26万个。此外,全国已实施完整社区建设项目2900多个,精准补齐“一老一幼”设施3500多个,更新改造老厂区、老商业街区等2600多个,建设和改造医疗、体育、教育、文化设施近1.5万个,改造城市燃气等各类管道约10万公里,修复城市破损山体4.97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城市绿地3.4万公顷。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表示,下一步,将加快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完善城市更新的目标任务、制度创新的举措和相关的保障措施。突出抓好建立城市体检,完善城市更新规划,创新城市设计等相关的制度机制,通过城市体检来查摆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任务重点。
目前,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提,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从今年起,中央财政也开始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批共涉及15个城市。
另据了解,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城市里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上海,北京、南京、福州等城市都在通过“功能更新、设施提升”等手段,探索出丰富多彩的活化利用和活态传承形式,激发历史文化遗存的内在活力与时代风采。
据统计,去年至今,全国共活化利用300多片历史文化街区、1800多个历史建筑,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84个城市出台了管理办法,300多个城市编制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城市更新的工作组织机制和制度政策框架日益完善。下一步各地要积极扭转传统房地产化、拆除重建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探索由“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各地要统筹利用存量资源,例如支持总体打包、区域统筹、肥瘦搭配等方式策划项目,带动多元主体参与。同时,加强运营和策划一体化,植入新业态、新功能,形成小规模渐进式、微利可持续的实施模式。此外,要积极建立多方参与机制。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