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玉明
中国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有一个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世界第三大沙漠。成形于亿万年前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绝大部分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其面积占整个沙漠面积的97%。除却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40-50%,大漠深处大部分地区是无人区,终年寸草不生,惟有一望无际的沙海黄浪、千变万化的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和呼啸的沙尘暴。
如今,一支来自东海之滨的建设铁军——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的万名将士,在那大漠深处的无人区,建设一个占地面积达11.25万亩的集中式光伏工程,那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光伏项目。他们一路长歌、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修通衢、克沙暴、斗严寒、战酷暑,赓续央企基因,扬厉铁军血性,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他们在无垠的荒漠里播下了绿色未来的种子。他们在企业发展的蓝图上撰写了开拓新能源领域的绪章;他们为建设大美新疆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他们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工程项目,施工工地面积相当于两个澳门。
米东350万千瓦光伏项目地处新疆乌鲁木齐北部米东辖区内,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侧,光伏建设场区为南北狭长形状,占地面约11.25万亩(约合75平方公里),这个面积相当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的两倍多。
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中绿电乌鲁木齐市米东区350万光伏项目一标段,根据设计要求,在面积11.25万亩的沙丘上,打下21万根PHC预制管桩、95万根钢螺旋桩、架设组件尺寸为2384x1303x35毫米的光伏板3889172块,组成14万组光伏组串。除此之外,要建设2座22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主要为3条共计154.4公里的220千伏架空线路及2处750千伏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建设规模为直流侧2吉瓦,交流侧2.56吉瓦。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建、电气安装工程、220千伏汇集站、生产综合楼、道路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项目总体建成后年发电量60.9亿千瓦时,相当于300万户百姓家庭一年的用电总量。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原煤194.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7.17万吨,减少烟尘约165.65万吨,减少氮氧化合物约9.1万吨,对助力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加快当地能源结构优化、推动电力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建设大美新疆之绪章,更是奏响国家“双碳”战略时代交响乐的重要乐章。
◆无惧大漠深处无人区,建设铁军30年后挟“大漠精神”再出发。
30年前,中建八局曾挺进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建设酒泉载人航天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工程,过程中提炼形成“艰苦创业、科技为先、忘我奉献、铸就精品”的“大漠精神”。30年后,八局铁军由东海之滨横跨三千余公里,带着“大漠精神”再出发,深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无人区,在茫茫大漠上撰写“大漠精神”的新传奇。
2023年7月,面对崭新的业务板块与艰苦的建设条件,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集全公司之力,抽调安装、第三、江苏、浙江、北京5家分公司,近300名骨干前往新疆,广大党员主动请缨冲锋第一线,组成了一支敢于拼搏、不惧艰险的攻坚团队。设立新能源指挥中心、总包管理层、工区施工管理层三个管理层级,划分4个施工标段,20个工区,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全面保障项目履约。拓荒者的新的传奇故事迅速展开。
开工伊始,7月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正值酷暑。在没有信号、没有道路的情况下,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一批批先头部队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忍受着地表50多度的高温,深入大漠腹地开展勘测、道路及营地建设等前期工作。勘测小队准备好干粮和水,佩戴齐仪器,驾驶着载具,翻丘踏沙边走边干,仅借助于指南针和卫星通信,在沙漠腹地里测量“工程数据”,不断修正施工版图。恶劣的环境使得陷车、爆胎屡见不鲜,他们时常游走在中暑的边缘,但这没能阻挡他们翻丘过坑,辗转荒漠上百公里,用双脚丈量出项目建设最精准的数据,用双手测绘出项目建设最坚实的底图。
项目部进大漠初期没路、没水、没电、没信号、没房子住、没办公场所。而项目需要在一年不到时间里,完成正常情况下需要两年工期的建设任务。工期紧、任务重、项目跨度大、施工难度大、作业条件差,短时间内需进驻大量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和人员,建设团队面临一系列困难。
没有路就开出路来。项目部距离最近的乡镇有100多公里,而进出项目的唯一通道是一条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不能称之为路的“路”,光伏板、支架、组件等材料的运输极其不便。面对难题,项目部第一时间成立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划定党员责任区,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交通保障、道路抢修和后勤保障等攻坚小组,道路建设团队用45天时间完成了250公里场内主路及支路建设,确保了项目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由于公路简陋而车流量太大,道路损坏频繁,轮胎陷沙、交通堵塞时有发生。项目党支部迅即组建道路疏通救援小队,划分救援片区,24小时巡逻,确保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畅通,安排专人对道路坑洼、塌陷及交通事故多发区域进行日常巡查、快平快修。他们每日披星戴月,穿梭于各条交通线路,不是在道路检修、交通疏导,就是奔波在检修或疏导的路上。他们常常处于无信号区域,在车辆运营高峰期间常常无法回归营地吃口热饭、睡个好觉,几袋干粮便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巡逻车上便是一天的栖息之所。
最初,从沙漠入口大致深入20公里就没有信号了。为了确保通讯,每个标段团队及相关车辆会配备卫星电话,使用卫星电话时,每次都需要对焦链接上卫星后才能打电话,待机一会儿后就会断掉,且外面一般打不进来,只能短信留言。稍后架设信号基站,由中国电信从沙漠外架设通讯光缆进来,9月9日指挥部营地建设完后,9月10日指挥部营地基站开通,其他营地陆陆续续在10月份完成。架设的光缆最初是敷设进来的,但经常因为区域施工车辆来往,常将光缆碾压断裂,项目部信号失联频繁发生,而在没有网络信号的万亩片区更是难上加难,抢修队需要携带卫星对话,沿路一步步查看检修,抢修队也通常需要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
没有住房,前期先行勘察和道路施工人员就睡在施工现场的车上,饿了就吃点干粮。为尽快在沙漠深处建得一处立锥之地,保障建设团队生活和办公,营区建设团队背上行囊,深入沙漠,通宵达旦抢建营区,用7天时间完成了指挥部营地建设,30天内实现36个营地散落至万亩场区,为项目聚力冲锋构筑了铜墙铁壁。
开局初战告捷。
◆酷暑里发烫的沙砾可煨鸡蛋,寒冬里柴发一旦熄火有生命之虞。
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际。项目地处沙漠腹地无人区,自然环境相当恶劣,大沙尘暴每隔数周来一次,沙尘暴发生时,人的眼睛睁不开,沙漠里一批尘雾,车子根本无法开。昼夜温差相差近二十度。从气象意义上说,这里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酷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季。极度干燥的夏日,大抵就是六、七、八、九月,此际沙漠的地表温度在50度以上,发烫的沙砾可以将鸡蛋煨熟;从酷暑到寒冬的过渡非常迅速,只有几天时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节来得特别快、特别冷,冬季的大部分日子温度在零下几十度,最低温度接近零下四十摄氏度。
2023年冬季,正式工程施工的紧要关头,每天天还未亮,建设者已在路上。他们头顶星辰、脚踏霜雪,开启一天的工作。气温低、路面积雪厚等问题,严重制约现场施工进度,如刀割般的西北风掠过白茫茫的大地,但这些不能阻止他们奋勇前进的脚步。在执行大型主变压器的运输工作时,一台主变压器在注油之前重达160吨,险峻的地势与恶劣的路况,加至凛冬期间的大雪和结冰,使运输工作步履维艰。为了保障运输安全,项目部专门成立保障组,在室外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下坚守岗位,一路铲雪、撒盐、撒沙,一步一段地确保运输,于2023年12月18日完成了西站的主变运输工作,2024年1月20日顺利完成了南站的主变运输工作。直到春节前夕,他们一直坚守岗位,确保施工物资按时进场,协同施工班组安全有序地完成施工任务。
面对极限工期的挑战,项目党支部坚持党建带群团,打造“大漠先锋”党建品牌,开展“五比一创”劳动竞赛,定期总结考核各标段推进情况,表彰先进个人、优秀标段、优胜单位,开展“党员之星”和“沙漠之鹰”评比,激励项目全体人员大干快上,凝聚了万人会战的建设合力,并以全局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中建八局“强履约型”示范党支部。项目建设进展先后登上国内主流媒体,扩大了中建八局在新疆地区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美誉度。
2023年年末,大漠寒潮来袭,米东光伏项目指挥部里最冷接近零下四十摄氏度。为保障项目来年及时复工,值班人员在零下三十多度极端低温下依然坚守在一线。项目进不去了,就铲雪开路、洒沙铺路,保障项目交通便利、物资充足;上下水管冻了,就增加管路,裹保温材料,添加热装置,用车拉、用肩扛,保障值班人员用水方便;柴油发动机启动不了,就换零件,并每晚都在柴油发动机边蹲点值班,保障项目用电及通讯畅通。2024年2月19日,那晚特别冷,35号柴油在柴油发电机持续运行的状态下仍结成了蜡状,导致柴发进油口堵塞,柴发整体熄火。在严寒的沙漠腹地无人区,柴发熄火就相当于“心脏停搏”,周围温度将急速下降,在那里坚守岗位的几十个人将面临生命危险。情况危急,刻不容缓,那一刻,富有经验的维修人员毫不犹豫地将柴发进油管拔下来,直接用嘴吸了起来,凝结成蜡的一段柴油硬是被吸了出来,后续的柴油又涓涓流入柴发,心脏又跳动了起来。
大漠里的严冬,是对留在项目一线员工的严峻考验,更是对中建八局铁军“大漠精神”严酷的检阅。
◆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撰写英雄史诗,历时270天实现发电并网目标。
开工即决战,全体人员以最严作风、最快速度、最实举措,全力投入项目建设,开工后30天内便掀起万人会战,高峰期参建人员达12000余人,投入装载机、吊车、打桩机、叉车等各类机械1800余辆。项目勇战酷暑迎风沙,仅用45天完成光伏场区250余公里道路摊铺,打通场内外道路;90天实现116万根桩基拔地而起,4个月内完成支架安装8万吨。项目勇战严寒斗风雪,在千里冰封,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条件下,48小时完成升压站千吨主变就位安装,并在节后率先在全疆实现复工复产,45天完成光伏场区、升压站、送出工程三大主要建设任务。项目在极限工期内取得显著成就,历时9个月,于2024年4月完成主要建设任务,并于2024年5月29日实现并网节点目标。
2023年,项目历时2个月完成光伏场区基础施工,基本完成支架安装施工,2座升压站土建工作也全面结束。2024年新年伊始,为保障光伏区电能顺利送出,需在45天内完成154.4千米的送出线路工程,以及变电站内2处间隔扩建施工。在监理、设计、勘察及各外界单位均不看好的情况下,八局铁军临危受命、毅然前行。
道路施工作为项目命脉,管理人员分南北2小队12人,自开工伊始,全部于现场车内居住,专人送饭保障后勤,“路不通绝不回去”的念想贯彻于所有人心中。历时10天,动用机械50余台,进出土方车辆6000余车次,终于完成了道路全线贯通,为后续施工提供的坚实保障。
基础施工阶段,项目本就地处沙漠地带,地势崎岖,同时南侧地带地下水丰富,涉水基坑139处,水深处可达4米,且道路条件有限。前期为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所有人员全部2班倒施工,各方全力支持,加人、加机械的指令每天都在下达。每晚凌晨,都还能在微信群内看到大家在工作的消息。最终取得了20天完成所有新建492座铁塔基础的阶段性胜利。
架塔架线阶段,为确保材料供应,采购铁塔材料厂家12家,于全国八方汇聚而来。在基础施工同时,也全面开始铁塔的地面组装,确保基础强度达标后第一时间组立,确保工序紧密衔接。架线施工中,合理划分耐张施工段,高峰期有上千名高空作业人员同时施工,在每一个线段上都上演着“空中飞人”的绝活,于5月15日完成了220千伏升压站至750变电站的全线贯通。
项目部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开路。面对半固定沙漠施工难度大、工程体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等现实问题,项目坚持科技为先。为更好解决沙戈荒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工程施工,自感知螺旋桩高效施工装备、光伏桩基智能检测工具箱、基于无人机的光伏项目数字化进度巡检技术等创新技术设备相继落地,成功申报专利25项,编制工法7项,发布重大QC成果4项并参与全国QC成果奖项评比,科技赋能,为现场高效履约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进入超高压电站施工前,不仅需企业资料齐备,所有总包、监理及施工人员,均需通过准入考试,且必须100分通过方可进站。施工方案更是需由属地国家电网、自治区超高压公司等各部门全部审核通过。过程中,每日需线上取得施工许可,站内24小时监控,如未按许可内容施工或存在任何安全隐患问题,一律现场停工整改,重大违章直接清退。此外,最后电气设备的安装时间已于4月中旬确定,无法变更更改,一旦错过,将无法进行设备安装,没有任何退路。高压之下,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及分公司领导常驻现场指挥,现场管理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10天完成土建施工,15天完成电气设备实体安装,同时达成了全国首例220千伏HGIS平移送电成就,为米东光伏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
该项目履约攻坚能力得到业主、监理、设计院表扬信20余封;先后荣登央级媒体40余次;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等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莅临该项目调研,对项目部敢打硬仗、善打大仗、能打胜仗的作风表示高度认可。
横跨三千多公里,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繁华都市到戈壁荒漠,他们饮尽艰辛,写下了史诗般的奇迹。困难和艰辛没能阻挡有信仰、有钢铁意志、执着追求理想的建设铁军的前进步伐。他们抖落一身征尘,迸发迎难而上的激情,打破无数个“不可能”,以高效、高品质建造实现完美履约,将昔日的茫茫荒漠变成了造福人民的光伏“蓝海”,为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大漠深处留下了一方硕大的丰碑。
不久前记者到地处大漠深处的米东项目现场采访。7月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正值酷暑,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因工程后续工作需要,建设者仍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忍受着极端高温,坚持工作。他们在续写英雄史诗的新的篇章。
曾经沉寂了千万年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已被唤醒,新能源的希望之花已在大漠深处静静绽放。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建八局人在大漠里开垦的那条路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车辙和脚印,苏醒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必将在建设大美新疆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建八局为国家“双碳”事业和建设大美新疆所写下的英雄史诗将永记史册!